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394013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胆汁反流关系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6期
     【摘要】 目的 笔者总结了近一年来我院内镜室关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208例资料,分析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感染率与胆汁反流的关系。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剂,胆汁反流通过内镜诊断。结果 活动期,胆汁反流阴性者Hp感染率为75.2%,阳性者Hp感染率为72.7%。非活动期,胆汁反流阴性其Hp感染率为53.7%,阳性者Hp感染率为25.0%。结论 DU患者活动期,有否胆汁反流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无明显区别;非活动期,伴有胆汁反流者,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胆汁反流阴性者。

    关键词 DU Hp 胆汁反流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6-0512-02

    笔者总结了近一年来我院内镜室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242例资料,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与胆汁反流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8例患者均在我院内镜室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中男167例,女75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3岁。伴出血21例,不包括复合性溃疡。

    1.2 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采用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试验盒由深圳养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经鉴定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5%以上,与病理切片符合率为97%。判断标准:观察1min后样本变红、溶液为红色者为阳性(+),未见红色为阴性(-)。胆汁反流诊断标准参照1982年瑞士世界胃肠病学与消化道内窥镜大会提出的胆汁反流内镜下诊断标准,以内镜下胃液见黄色或黄绿色胆汁样物,或见胆汁自幽门反流入胃、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见胆汁斑附着判断为胆汁反流阳性(+);胃液无色、粘膜无胆汁斑附着为胆汁反流阴性(-),所有结果均指定有经验内镜医师判断。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X 2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 百拇医药
    2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DU活动期 例(略)

    表2 DU非活动期 例(略)

    Hp阴性 Hp阳性胆汁反流阴性 19(46.3) 22(53.7) 胆汁反流阳性 6(75.0) 2(25.0) 注: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大量研究已证明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关系密切,幽门螺旋杆菌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病诸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DU患者发病率达80%~100%。有关胆汁反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亦见不少报道,李小刚等提出胆汁反流与幽门螺旋杆菌呈负相关,报道体外实验显示胆盐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生长 [1] 。张良臻等提出,可溶性胆汁酸在非离子化亲脂状态下能进入粘膜细胞,并在那里积聚达到管腔浓度的8倍,引起细胞膜及其紧密连接的损伤。由于胆汁反流破坏胃粘膜屏障,使胃腔内的H + 逆弥散到粘膜,破坏粘膜下的中性环境,不利于幽门螺旋杆菌生长 [2] 。葛零巽等通过观察Hp阳性伴有胆汁反流的病人予根治Hp药物治疗后,胆汁反流消失。提出Hp可能会通过减少胃粘膜的生长抑素生成细胞以及增加胃泌素释放量影响胃窦和十二指肠的动力改变,而引起胆汁反流 [3] 。众多报道多为胆汁反流相关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而本文观察对象为DU患者,并进行分期,分活动期与非活动期(包括愈合期与瘢痕期),结果显示活动期患者,有否胆汁反流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无明显区别,P>0.05;而非活动期,伴有胆汁反流者,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胆汁反流阴性者,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DU患者来说,Hp与胆汁反流之间的关系复杂,不能简单以负相关来概括,因本次观察例数有限,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小刚.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4):247.

    2 张良臻.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返流相关性胃炎.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1):34-35.

    3 葛零巽.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返流关系探讨.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4):242-243.

    (收稿日期:2003-04-04) (编辑 纪永健), http://www.100md.com(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