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1期
编号:10393169
宽柄型矩形髓内钉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3-0239-02

    我院自1997年6月以来开始使用自行改制的宽柄型弹性矩形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12例,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均为男性,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5岁。均为股骨下段新鲜骨折,闭合性骨折10例,开放性骨折2例。骨折类型:横断型5例,短斜型2例,大蝶形骨片2例,粉碎性骨折2例,短螺旋1例。其中合并四肢其它部位骨折3例,合并腹腔脏器伤1例。

    1.2 手术方法 在腰麻情况下,股前外侧间隙进入暴露骨折端,少许剥离骨膜,分别在股骨内外髁各作一2cm切口直达骨膜,1cm平凿在两髁开骨窗,宽柄型矩形髓内钉由两骨窗同时击入,直视下复位,继续同步进针,留1.5cm扩大柄部于皮下。分别自两尾孔向髁部置入4.5mm松质骨螺钉或骨栓。
, http://www.100md.com
    1.3 术后处理 若为粉碎骨折或植骨病例,行石膏固定4~6周,期间行股四头肌静力锻炼。其余的术后5~7天即行膝关节CPM,6周后扶拐下床练习行走并逐渐负重。

    2 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18个月。骨性愈合时间10~14周。11例膝关节屈伸与正常膝关节无异,1例屈曲受限15°为植骨病例。无钉尾退出和感染。

    3 讨论

    3.1 宽柄型矩形髓内钉及“T”型打拔器的特点 在原弹性矩形髓内钉的基础上,将柄部加宽成15mm×15mm近卵圆形,并增加了310mm、320mm两种长度钉型,柄部中心孔扩大至5mm,以容纳4.5mm松质骨螺钉或骨栓。“T”型打拔器将打入器与拔出器合二为一,其槽口长15mm,其上孔中心点与槽口底的距离与钉孔至钉尾端距离一致,拔钉器的限制孔不加螺纹,仅为制动栓嵌入。
, 百拇医药
    3.2 宽柄型矩形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机理 双矩形钉从股骨内外髁同步打入股骨下段髓腔内,并沿对侧骨皮质上行,由于股骨髁和股骨干部对矩形钉的双重制约,迫使矩形钉各自反弹弯曲,并在髓腔内呈“X”形分布。因双侧内固定材料、规格、强度均一致,故术后双矩形髓内钉受力均衡,且每侧3个受力点中有一个共同受力点,接触面稳 定,保证了骨折端术后不发生旋转。再者增大了宽柄与股骨髁接触面,并通过横穿髁部的松质骨螺钉(锁钉),使其与长骨形成一整体,获得最大的稳定性。另外还具有防止骨折短缩和旋转移位以及钉退出的作用,亦即静力固定。早期的活动,可使骨折端顺髓内钉产生纵向移动,并受横向锁钉的反作用影响,在骨折端产生纵向压力。形成骨折端的嵌插和有利于骨折愈合,从而形成动力固定[1] 。

    3.3 宽柄型矩形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优点 因股骨下段髓腔宽大,普通梅花髓内针和Ender氏钉固定,不能控制骨折远端的旋转和移位,尚需长时间石膏固定,势必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L”型钢板虽固定可靠,但因需广泛剥离骨膜和应力遮挡,且组织创伤大,亦影响关节功能。带锁髓内钉均需特殊器械,且操作方法复杂,价格较高。而宽柄型矩形钉具有:(1)不需广泛剥离骨膜,对骨内外膜血运影响小;(2)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取出简单;(3)静力和动力固定作用;(4)膝关节可早期功能锻炼;(5)价格低廉,经济等优点。配套设计的“T”型打拔器,集打入、拔出一体,摒弃了拔出易断,制动栓螺纹易损和拔出器口槽与尾孔不一致,安装不方便等缺点。本拔出器只要宽柄插到槽底即可方便安排控制栓,操作简便。

    3.4 适应证 宽柄型矩形髓内钉适用于股骨下段横形,短斜形、短螺旋,有大蝶形骨片及“T”“Y”型髁部骨折,粉碎骨折可先行髓内钉固定撑开,再放置骨片或植松质骨。开放性骨折可在清创同时一期内固定。

    参考文献

    1 吴岳蒿,禹宝庆.锁式髓内钉骨折内固定的进展.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11(1):58.

    (收稿日期:2003-05-15) (编辑 何蓓), http://www.100md.com(张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