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3701
转变急诊护理模式提高急救护理质量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8-0763-02

    在医院工作中,急诊科接治的多是突发性的急、危、重病人,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就有可能导致一些可以挽救的生命丧失救治机会。为适应急救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提高急救护理质量势在必行。我院根据急救工作特点,改变了急救护理模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建立绿色通道、提高抢救效率

    1.1 急诊科的一切医疗护理过程均以“急”为中心,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人数相对不足,常超负荷工作,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发挥护理人员的潜力,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将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使病人得到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1.2 强调时间就是生命的护理理念 所有抢救工作均要有严格的时间概念,如医护人员接诊时间、抢救开始时间、进行治疗处理时间、留诊后确诊时间、转入院时间及病人死亡时间等;时间长短是评价工作效率,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 http://www.100md.com
    1.3 调整构建形式、建立流程部门 急诊科的布局要以应急出发,标志必须醒目、突出,便于患者及家属寻找,要求空间开阔,便于抢救工作。对急诊病人实行分科式急诊,对急救病人实行集中式抢救、监护、留观。在急诊科划分ABC3个区域;A区为急诊患者紧急救治的区域,可以先救治后挂号,并配备相关人员,备有先进的、性能良好的抢救设施,能够迅速接受复苏、复合创伤、急性中毒等危重症的抢救。B区为紧急急症患者救诊区域,使患者及时得到必要的检查和救治。C区为普通急诊患者救治的场所,这一区域的患者可以按顺序等待医生检查,并可以自身前往急诊室的治疗部门接受治疗。

    1.4 急诊科护理人员相对固定,并根据不同层次、资历、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结合老、中、青合理搭配;护理人员合理分工,一旦抢救,按流程战位,分别及时给予心脏复苏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吸氧、输液等抢救措施,使急救工作准确、及时、有序。

    1.5 急诊分诊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通过简单的询问、评估以5大生命体征作为基础分诊标准。依据解剖、生理、病因、病情作为综合分诊标准,将急诊划分A、B、C3类标准;威胁生命的患者须立即送入A区抢救室救治,紧急患者送B区边诊边治,非紧急患者C区救诊。
, 百拇医药
    2 注重业务素质培养、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2.1 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 通过参观学习、举办培训班、学历教育等形式加强业务学习。我科曾先后多次派人员外出学习气管插管、心电图等技术,参加各种急救学术会议, 并注重发展专科护士加强应急能力、配合能力的培养。

    2.2 训练急救硬功,加强业务培训 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及仪器如心电监护、除颤、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洗胃机、吸痰器等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开展全程优质服务活动、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3.1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热情、礼貌、主动、周到,有良好的医德和献身精神。

    3.2 急诊科配备护理员,负责接送急救病人,陪送病人做相关的检查和急诊室车辆的管理,并给予危重病人及需要特殊帮助的病人相关的生活护理及特殊服务。由此可为医院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
, 百拇医药
    4 加强管理、消除隐患

    在医院管理中,急诊管理是重中之重,我们要求急诊不仅要看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看其社会效益,如抢救成功率、急症诊断准确率、监护室留观病人的确诊率、心梗病人的急救死亡率、病人投诉率等。

    4.1 抓管理 管理人员加强对每班的工作情况、重大抢救、危重病人护理的管理,做好抢救药品、仪器设备的管理,做到每班检查、登记,设专人管理,保持仪器设备性能良好,药品齐全,并定期进行检查、抽查,使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控制。

    4.2 抓隐患 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业务水平,提供专业化的队伍和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4.3 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管理人员要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则,关心体贴护士,倾听意见和建议,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激发护理人员的责任感、紧迫感。

    4.4 及时处理问题、隐患,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一系列提高急诊科人员素质,调整结构,完善管理等措施;我院急诊工作,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收稿日期:2003-06-30) (编辑 黄杰), 百拇医药(李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