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1期
编号:1039308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38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出现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病历分析。结果 1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出现症状者38例,发病率3.8%。结论 加强术前的全面检查及术后其他脏器的保护,一些疾病是可以预防或早期治愈的。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 综合征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3-0234-02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胆囊切除术后原有的症状没有消失,或在此基础上有新的症状发生,是一组症状组合 [1] 。以腹痛、腹胀、消化不良、胆道感染或胆道梗阻等症状为主。我院自1997年10月~2002年10月,共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00例。其中术后出现症状者38例,发病率3.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8例,男8例,女30例,以腹部胀气伴消化不良表现的19例,腹痛向肩背部放散的11例,胆汁性腹膜炎4例,胆管炎表现1例,神经性呕吐2例,血性腹膜炎1例,腰椎转移癌1例。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施行开腹手术4例,3例为胆管损伤,其中2例施胆管空肠Roux-y吻合,1例胆总管T管引流。血腹1例,为胆囊动脉钛夹脱落。4例经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余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2 结果

    经治36例痊愈,1例好转,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仍时有腹痛。1例术后半年死亡,查为腰椎转移癌病人。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以女性多见,其发病率占胆囊切除术后4.8%。症状出现时间为术后10个月~13年 [2] 。本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女性发病率约3%,症状出现时间为术后3天~4年,其症状以消化不良为主,其他可见腹痛、发热、黄染、腹膜炎体征等。

    3.2 病因分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实际上都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史+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 [2] 。其病因较复杂,有些学者根据术后症状是否在术前已经存在分为两大类:(1)症状在术前已经存在,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的疾病如结肠易激惹综合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炎等;肝内胆管结石;胆囊附近器官的疾病包括炎症和肿瘤;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2)术后出现症状,肝内、外胆管有结石发生;术中有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综合征;术后粘连及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钛夹脱落致出血及胆瘘。
, 百拇医药
    3.3 诊断及防治 在诊断方面所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仍有症状的患者应全面检查,且详细了解术中所见。常用的检查有:胆道造影、ERCP、B超、钡餐及肝功能、淀粉酶学检查。本组通过以上检查有4例器质性病变被查出。多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一些疾病是可以预防或早期治愈的,术前力求全面检查,对与之有关的疾病鉴别尤为重要,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憩室等。术后应注意其他脏器功能的保护及其它脏器疾病的治疗。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细致的手术操作和合理使用器械是防止并发 症发生的主要环节 [3] 。对出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人,宜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手术治疗:无胆道损伤且胆总管结石小于1cm,胆总管远端无狭窄;胆道炎症,慢性胰腺炎,部分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我们主张采用纤维十二指肠镜行胆总管取石或行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炎者给予胃疡灵及H 2 受体拮抗剂,慢性胰腺炎采用清胰饮及生长抑素治疗。胆道功能紊乱或神经性呕吐给予理气活血之承气汤及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40mg,每日分3次口服治疗[2] 。手术治疗:已明确器质性病变、非手术治疗无效,如胆囊管残留过长,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或胆管肠道瘘,胆道狭窄、梗阻、胆汁性腹膜炎或胆汁瘘引流经久不愈者及反复发作的胆总管结石者。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87.

    2 张群.实用胆道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94,297.

    3 柯亚伟,沈炎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及其腹腔镜手术方式及其特点.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4,11:687.

    (收稿日期:2003-05-18) (编辑 何蓓), 百拇医药(王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