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4期
编号:10392927
CT对颅脑外伤性气颅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CT在颅脑外伤性气颅诊断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外伤性气颅的病例资料,患者男23例,女9例,临床表现为外伤后头痛、呕吐、双侧瞳孔不对称、项强等症状。结果 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硬膜外血肿内、脑室、脑池及脑内CT值呈气体密度的过度透光区,分为:(1)单纯性气颅;(2)并存性气颅;(3)张力性气颅。结论 CT的密度分辨率高,能显示所有的颅内积气,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并指导治疗。颅内积气部位和骨折部位具有相关性,硬膜下张力性积气应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关键词外伤性气颅 CT扫描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4-3305-02

    外伤性气颅是临床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自CT应用于临床以来,颅内积气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外伤性气颅的诊断已不再困难,收集我院1998年6月~2001年12月经CT扫描检出的32例外伤性气颅,对其CT表现、类型与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着重探讨CT分型、方法和临床意义,以求提高对外伤性气颅的正确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气颅均为外伤所致,并于当天CT检查,男23例,占71.8%;女9例,占29.2%。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8岁,平均年龄为41.5岁。其中车祸致伤18例,坠落伤6例,运动物体击伤2例,其它原因致伤6例。临床表现为伤后头痛头昏15例,恶心呕吐8例,双侧瞳孔不对称4例,项强5例;外伤后至首次CT扫描时间为15min~16h不等,平均2h,CT复查根据临床变化需要而定。首次CT检查后1~7天做复查,本组32例病人均做CT复查,共计CT扫描78次,平均每例扫描2.4次。

    1.2 方法 使用仪器:设备采用美国GE公司Sytec1600C全身CT机,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轴位扫描,以眶耳线为基线,向上扫描10个层面,10mm层厚,10mm间隔,扫描时间3.3s,全部为平扫。

    2 结果

, 百拇医药     外伤性气颅征象为颅骨内板下区、硬膜外血肿、脑内、脑室以及脑池内点状、带状或片状气体影,颅内积气表现为CT值呈气体密度的过度透光区,气泡可单发或多发,有的呈颅内弥漫性分布,可位于颅内任何部位,多见于额叶凸面,积气亦可位于血肿内或挫伤的脑组织内,本组脑内积气18例,占56%,气泡少于20个,连续显示气体层面≤2个层面;弥漫性积气14例,占47%,气泡数多于30个,连续显示气体层面≥7个;2例出现颅底骨折、乳突及副鼻窦骨折,形成并存性气颅。

    3 讨论

    外伤性气颅继发于颅骨骨折,涉及各副鼻窦或乳突气房,外部气体经颅骨骨折裂隙、硬脑膜破裂处和蛛网膜破损处进入颅内。CT的密度分辨率高,能显示所有的颅内积气,并对其形态、数量、部位及合并伤张力大小做出正确判断。

    3.1 气颅分型 (1)单纯性气颅,只有颅内积气而无其它并存性损伤,积气少、张力低。(2)并存性气颅,并存局灶性或弥漫性等各种形式的脑损伤。(3)张力性气颅,有颅内合并伤,并伴有大量弥漫性颅内积气,占据颅腔空间,产生压力,压迫并刺激脑组织,使其移位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CT对张力性气颅的诊断价值,以往X线检查很难显示颅内积气的机会,气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颅内压增高症,CT的临床应用有助于发现颅内气体积聚部位和多少,四个层面以上显示积气,提示张力性气颅,CT表现的“山峰征”、“火山征”对诊断张力性气颅很有价值。“山峰征”(前额骨内板下气体和额极脑组织相互衬托而成),由于桥静脉牵挂于上矢状窦所致,提示张力性气颅开始出现。“火山征”是由于 额极间和额叶前部占位气体所致,额极间出现气体提示气体张力超过额叶脑脊液的表面压力,有更高的硬膜下张力。两额叶被气体推压向后严重移位。张力性气颅非常严重,除颅内压增高症状、意识障碍外,也可有轻偏瘫、额部张力性气体压迫脑组织向后移位,并累及大脑前动脉或前交通动脉,导致前动脉区域局部痉挛而发生偏瘫,称为“脑性瘫痪”,颅内压增高并感染,是致命的并发症[1]
, http://www.100md.com
    3.2 临床意义 颅骨受外伤暴力挤压变形的瞬间造成硬膜从颅骨内板剥离呈负压状态,空气经副鼻窦、乳突小房等部位经骨折线进入颅内或硬膜外腔,造成空气进入硬膜外血肿腔的机理,Aoki(J.Neurosurg,1986,65:555)认为是由于在脑脊液漏的同时,通过倒瓶机理空气进入硬膜外腔所致。硬膜外血肿内空气积聚是诊断硬膜外血肿的依据,颅内积气是诊断颅骨骨折的一个间接征象,特别是诊断颅底骨折的一个重要间接征象,颅底骨折常规X线平片及CT难以明确诊断,所以发现颅内积气应想到病人合并颅底骨折。颅底骨折虽然骨折线难以发现,除脑底室内积气外常可见有筛窦、蝶窦及乳突内积液,表现为窦腔及乳突蜂房密度增高,有时可见液平面。我们认为颅内积气部位和骨折部位有相关性,颅内积气的部位及分布常提示相应部位骨折,本组20例颅骨内板下区域积气,相应区域骨折14例。有的病例CT扫描未见骨折,普通X线平片却发现骨折线,14例弥漫性积气,其中8例在颅底、乳突及副鼻窦区见到骨折线,所以,在CT检查中一旦发现硬膜外血肿内有气泡和颅内积气,说明颅内外有了交通,不管手术与否均应积极抗感染治疗。硬膜下张力性积气是需要手术治疗的一种积气,应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2,3] ,防止潜在的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许有生,顾松根,王伯胤.外伤性气颅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4):281.

    2 朱凤清,杨学照,周岱.急性硬膜外血肿内空气积聚的临床意义.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2,8(4):307.

    3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4.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小 川), 百拇医药(冯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