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3期
编号:10392001
中药治疗慢性咽炎32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3-0241-01

    1999年3月~2002年1月,我们应用牛黄消炎片合黄氏响声丸治疗慢性咽炎32例,并与口服抗生素治疗30例作对照,现将治疗结果报道于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确诊为慢性咽炎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中男8例,女24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4岁。对照组30例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2岁。两组患者病程为5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3年5个月。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口服牛黄消炎片(哈尔滨世一堂制药厂生产),每次2片,每日2次;口服黄氏响声丸(无锡山禾集团 健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6粒(炭衣丸),每日3次。
, 百拇医药
    1.2.2 对照组 口服头孢氨苄胶囊,每次2粒(每粒0.25g),6h1次。

    以上两组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按《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标准》拟定。治愈:咽痛、干痒、异物感等自觉症状均消失,检查发现咽部粘膜充血水肿明显消失,咽后壁肿大淋巴滤泡恢复正常。粘膜分泌物基本消失;好转:大部自觉症状消失,只有咽部轻微异物感,检查发现咽部粘膜充血明显减轻,咽后壁有少数肿大淋巴滤泡,有少量粘液;无效:诸症与检查结果和治疗前比较无变化。

    1.4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略

    2 讨论

    笔者临床观察,本组慢性咽炎患者发生发展与痰瘀热毒有关,咽喉乃肺胃之门户,肺胃不足,邪热乘虚犯喉,热灼肌膜,津炼成痰;邪热阻滞气机而致咽干、痒,咽痛、异物感,干咳,声嘶等症状。痰瘀热毒久滞,津液不能正常敷布,咽喉失养,而致咽炎缠绵难愈。在多年声学观察和临床观察中发现,慢性咽炎还可影响到支配和调节声门运动的环杓关节及引发声带炎症。环杓关节是声门运动的重要关节,在喉返神经的支配下通过环杓侧肌、环杓后肌的杓间肌的协调作用,使杓状软骨左、右和前后滑动,从而达到自如灵活地开闭声门,如环杓关节充血水肿,则活动受限声门开闭不灵,临床出现声音嘶哑、咽喉有梗阻感,发声及歌唱时容易出现疲劳感。喉镜检查可见杓区粘膜肿胀,杓状软骨动度欠佳,声门后段为1/2~2/3呈三角形闭合不良;而引发慢性声带炎者多由于咽部长期炎症刺激在此基础上又处于长期发高音者(如教师、演员、个体商贩等)用声过度等创伤因素,造成声带充血、肿胀,逐渐形成纤维增生,造成粘膜肥厚、声带边缘圆钝,或呈鱼腹状局限性饱满。由慢性咽炎引发的环杓炎症及慢性声带炎临床较为多见。为阻止病情发展,改善预后,应抓住时机,针对慢性咽炎及时诊治,据其病机痰瘀热毒,治宜清热解毒,化痰祛瘀。牛黄消炎片主含人工牛黄、珍珠母、蟾酥、青黛等。黄氏响声丸主要成分为胖大海、蝉蜕、川贝母等。青黛、珍珠母、蟾酥清热解毒、止痛,川贝母、牛黄化痰清热、静结消肿,胖大海、蝉蜕利咽开音、疏散风热。诸药配合,共奏清热解毒、化痰消肿、止痛之效。现代研究 [1] :青黛(木蓝)醇浸液(0.5/ml)体外对炭疽杆菌、肺炎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金黄色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抑制作用;川贝母所含川贝碱能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蟾酥制成的注射液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四联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人工牛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蝉蜕有抗过敏作用,其提取液小鼠皮下注射有明显镇痛作用。
, 百拇医药
    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牛黄消炎片合黄氏响声丸,有较强的抗炎、抑菌作用。服用一个疗程(10天)就可有效控制咽干、痒、痛、干咳、异物感等症状。尤其对声音嘶哑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显著缩短嘶哑恢复期,并可消除声带水肿。服用牛黄消炎片合黄氏响声丸治疗咽炎不但避免了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和耐药性,同时又收到安全、有效地效果。

    参考文献

    1 雷载权,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03;1322;1579;1457;315.

    作者单位:250014山东艺术学院保健科

    (收稿日期:2002-09-21)

    (编辑 晓亮), http://www.100md.com(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