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1期
编号:10391899
新式剖宫产100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的特点、优点,减少产后并发症。方法 对100例新式剖宫产病例进行总结。结果 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美观。无晚期产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B超检查子宫切口愈合好。相应条件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手术后有3例晚期产后出血。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因子宫切口缝线少、吸收快,是有利于子宫复旧和子宫切口愈合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剖宫产 特点 子宫切口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1-3020-02

    近3年我院开始应用新式剖宫产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就2000年1月~2001年6月的100例新式剖宫产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选择对象 本组皆行非择期腹膜内剖宫产手术;有剖宫产指征,无下腹部手术史,初产妇91例,经产妇9例;妊娠36~43周。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指征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滞产30例;胎儿宫内窘迫28例;巨大胎儿15例;过期妊娠、胎盘功能不良9例;骨盆狭窄8例;臀位、横位5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5例。其中合并妊高征10例,胎膜早破10例,羊水过少15例。

    2 手术方法

    取下腹耻骨联合上3cm横向直线型切开皮肤12~14cm,横切脂肪及前鞘2~3cm,用手指向两侧撕开脂肪层,向两端剪开前鞘与皮肤切口等长,于正中撕开两侧腹直肌,推开腹膜外脂肪。打开腹膜暴露子宫下段,横切并撕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10~12cm,下推膀胱,横切子宫下段中部肌层2cm破膜,吸净羊水,横撕子宫切口10~12cm娩出胎儿。娩出胎盘后用1号铬制肠线或1-0医用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子宫肌层切口,针距1cm,下拉大网膜覆盖子宫,不缝合反折腹膜、切口腹膜及腹直肌。2-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前鞘及皮下脂肪层2/3,同一根线连续皮内缝合关闭皮肤切口;或于缝合前鞘后,用4号丝线间断一层缝合皮肤、脂肪3针,针距间皮肤用Allis钳钳夹对合2min。包扎伤口,术毕。
, 百拇医药
    3 结果

    3.1 本组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25~50min,平均37.5min,切皮至娩出胎儿3~9min,平均6min,术中出血平均200ml,术后6h进流质,排气时间平均28h,24h下床活动,术后皆常规静滴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5天拆线出院。皮内缝合者不用拆线,3~5天出院。伤口全部Ⅰ期愈合,术后5天、42天B超检查无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无晚期产后出血,无伤口感染、肠粘连、切口疝发生。

    3.2 传统剖宫产结果 上一年相应条件下(包括子宫缝线来源同一厂家、同一型号)100例传统的子宫下段剖产术3例发生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分别于产后45、49、56天发生。B超示子宫切口可见(1~2)cm×(2~3)cm包块,回声不均,可见强回声斑及低回声区。清宫未见胎盘、胎膜组织,考虑子宫复旧不良,抗炎、输血、补液等处理后痊愈。新式剖宫产者42天B超示子宫复旧良好。随访1年无一例发生晚期剖宫产术后出血。

, 百拇医药     4 讨论

    4.1 新式剖宫产有以下特点及优越性 (1)术中多采用钝性撕拉方法进行操作,切口边缘的血管、神经借助自身的弹性得以完整保留,出血少,手术快捷,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短,利于宫内窘迫新生儿的抢救。(2)简化了缝合方法,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缝线对组织的刺激,切口张力低、术后疼痛轻,进食及下床活动早,有利于泌乳及哺乳。(3)手术损伤小,拆线早,疤痕轻,切口美观,隐蔽。住院时间短,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和医护人员工作量。

    4.2 术前应注意 (1)准确定位切口,偏低则因锥状肌的影响,限制了腹直肌的分离,剪开前鞘后,应将两侧腹直肌与前鞘粘着处上下松解各3.2cm,便于分离腹直肌。(2)因为腹壁横切口较纵切口缺乏延伸性,应充分估计胎儿大小,明确胎方位,决定切口长度。

    4.3 子宫切口愈合情况 直接关系于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感染率等情况。新式剖宫产将子宫切口缝合改为单层全层缝合,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子宫肌层分两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手术时长9~10cm,到术后30天时3~4cm [1] ,缝合线不可能随子宫复旧而很快吸收,过密缝合会增加局部的异物反应,增加疤痕的形成,通过本文资料与上一年的比较可见到新式剖宫产子宫切口缝合少,切口愈合好,无一例发生晚期产后出血。可见新式剖宫产术较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更有利于子宫复旧和子宫切口的愈合。

    参考文献

    1 隗伏冰.新式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B超监测.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23(2):106.

    作者单位:710300陕西省户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712000陕西省咸阳市省水电医院妇产科

    (编辑维 兰), 百拇医药(李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