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1期
编号:10391856
辨证分型治疗鼻窦炎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1-2999-01

    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多发、难治病之一。过去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自1997~2001年,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鼻窦炎1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50例中,男90例,女60例,年龄7~80岁。本组病例筛—上颌窦炎80例,额窦炎63例,蝶窦炎7例。

    2 治疗

    2.1 中药治疗

    2.1.1 苍耳子合剂 苍耳子15g,辛夷10g,薄荷10g,赤芍10g,白芷10g,黄芩10g,川芎6g,双花10g,水煎服,日1剂,本方为辛温清散畅鼻法。主药苍耳子辛温祛风湿,抗菌消肿,通鼻脱敏;辛夷、白芷亦为通鼻要药,可加强主药作用,川芎、赤芍活血,双花、黄芩清热解毒消炎,薄荷辛散解表,利肺通鼻。有表寒症者去黄芩加苏叶6g,防风10g;头痛重者加细辛3g,蔓荆子10g;发热、涕浊有脓血者加大青叶20g,双花加倍量,咳嗽加桔梗、前胡、杏仁各10g。
, 百拇医药
    2.1.2 苍乌合剂 对症属病程较长、过敏较重、寒热夹杂,脉细数,舌红苔薄患者,以苍耳子、辛夷、白芷辛温畅鼻药为主。乌梅、五味子收敛生津;双花、地丁、银柴胡、黄柏、甘草清热凉血。鼻塞清涕多而嗅钝遇寒敏感者去黄柏、地丁、银柴胡,加荆芥、柴胡、前胡各10g;涕浊如脓、咽干口渴者去防风、白芷,加石膏25g,花粉10g;过敏重者去黄柏、地丁、五味子,加蝉衣6g,浮萍15g。

    2.1.3 补中益气汤加减 对久病体虚者可标本兼顾,无因祛邪而伤及正气的流弊。缺柴胡可用葛根15g;自汗易感冒者加白术、防风各10g;消化不良者加桔皮6g,麦谷芽10g。

    2.1.4 川芎茶调散加减 证属外感风寒、邪闭清窍而致严重头痛,脉弦细或浮紧、舌苔白滑者。缺细辛可用麻黄5g或姜黄10g,脓涕多并发热者加双花25g,黄芩12g,大青叶25g,蚤休10g。

    2.1.5 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二冬为主药,有生津液,滋润粘膜的作用;生地、女贞子养血滋阴;桔梗、花粉、川贝、桑叶化热痰、排脓、清肺,甘草、蜂蜜助主药滋润粘膜,便于服用。缺川贝可用浙贝10g,咽喉干痛者加元参12g;鼻痂腐臭者加鱼腥草25g,冬瓜仁15g;神疲、健忘者加黑芝麻15g,黄精12g,首乌12g,远志10g;鼻通气不畅者加薄荷5g,丝瓜藤15g。此外可用复方鼻炎膏、薄荷油或蜂蜜涂鼻,也可配合针刺治疗。
, http://www.100md.com
    2.2 西药治疗 鼻窦炎按解剖部位可分为筛窦炎、额窦炎、蝶窦炎及上颌窦炎。按病理病变分为单纯感染性、过敏性并感染、过敏性并鼻息肉。我们除对合并鼻息肉或保守治疗无效及有并发症者采取手术治疗外,一般用以下治疗:(1)滴鼻药:用1%麻黄素液或滴鼻净,急性期加用0.25%氯霉素液,过敏性加0.5%可的松注液亦可用鼻通、鼻灵、2%色甘酸钠液、甘草流浸膏或20%鹅不食草液滴鼻。(2)口服抗组织胺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苯胺酒石酸盐或用磷酸组织胺脱敏疗法。(3)对过敏者配合激素如强的松、氯美松口服便可。(4)用溶菌酶、抗生素或对症观察治疗,亦可口服维生素C、谷维素等。

    另外,可配合电疗、封闭冷冻、激光上颌窦穿刺冲洗注药、额及筛窦阴压导入等治疗。最近免疫疗法、转移因子疗法正在试用中。

    3 结果

    治愈23例,好转103例,无效24例,有效率84%。

    4 讨论

    我们根据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鼻窦炎,实践证明,比单纯应用中药或西药治疗疗效明显。

    作者单位:274015山东省荷泽市人民医院

    (编辑李 木), http://www.100md.com(邵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