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21期
编号:10391865
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38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2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21-3008-02

    灯盏细辛能够提高末梢血管的流量,从而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38例,年龄36~74岁,平均59.12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15年,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病人入院前均表现为四肢麻木,有蚁走感,疼痛,感觉减退等,并排除有慢性酒精中毒等。

    1.2 给药方法 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如糖尿病饮食治疗,适当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并给予0.9%盐水250ml加灯盏细辛20~30ml,每日1次静滴,14天为1疗程,通常用1~2疗程,观察疗效。(灯盏细辛为云南生物各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3 疗效判定 分三个等级:显效:症状消失;有效: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4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症状

    通过应用灯盏细辛治疗,治疗前后病人临床症状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手足麻木治疗效果最明显,有效率71.2%,疼痛治疗有效率66.7%,感觉迟钝有效率31.8%。

    2 讨论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最多为周围神经病变。目前临床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常以控制血糖为主,辅以各种维生素神经营养药及对症治疗,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无特别有效方法。

    多数专家及学者认为,高血糖引起微血管缺血、缺氧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因素,其发病机制是长期高血糖使位于神经内膜的血管阻力增加,管腔狭窄,管壁增厚, 造成缺血、缺氧,而使神经功能异常,临床表现为皮肤感觉异常,麻木,疼痛。灯盏细辛其有效成分为二咖啡酰奎宁酸、焦袂康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及灯盏花乙素、芹菜素、高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文献报告其药理作用为扩张微细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前后括约肌,其扩张平滑肌机理是降低细胞内钙浓度,于是降低周围末梢血管阻力,使大量毛细血管开放,提高末梢血管血流量,从而改善神经内膜的供氧、供血,减轻临床症状,而且其毒副作用少,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单位:063600河北省乐亭县医院急诊科

    (编辑维 兰), 百拇医药(王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