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4年第2期
编号:10391563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思路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4年第2期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4)02-0138-04

    1 窄QRS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narrow QRS complex tachyˉcardia)

    1.1 定义 QRS<120ms,频率在140~250次/min之间的阵发性室上速。

    1.2 分类 两种分类方法。

    1.2.1 根据P’(逆P)与R波的关系来分:即常将RR间期分成两等分,前一半称为RR间期前50%,后一半称为RR间期后50%。

    1.2.1.1 短R-P’心动过速:P’在RR间期的前50%。

    1.2.1.2 长R-P’心动过速:P’在RR间期的后50%,包括P’落在RR间期的50%的点上,即中点。
, http://www.100md.com
    1.2.2 根据旁道(AP)传导时间来分:普通Ap的传导时间30~50ms,而慢旁道传导时间>110ms [1] ,所以如果R-P’<110ms时的心动过速,为短R-P’心动过速;如果R-P’≥110ms时的心动过速,为长R-P’心动过速。

    1.3 ECG上寻找P’

    1.3.1 方法 由于窄QRS心动过速经房室结激动心室的路径与窦性心律激动心室一样,所以心动过速时的心室除极复极与窦性心律的心室除极复极一样,即心动过速QRS-T的形态与窦性心律QRS-T完全相同。故寻找P’的方法是将窦性心律心电图与心动过速发作时的ECG图形相减(QRS SN -QRS PSVT ,T SN -T PSVT ),相减后余下的部分为P’。 然后测量QRS波起点与P’起点的距离,即为R-P’间期。

    1.3.2 结果 有三种情况 [1] (如图所示)。
, 百拇医药
    1.3.2.1 R-P’≤70ms,在心动过速心电图上可出现:在Ⅱ、Ⅲ、aVF导联出现假s波或假q波,V 1 导联出现假r(r’),那么假s波或假q波或假r波就是P’(图1)。

    1.3.2.2 R-P’≥70ms,≤100ms(图2)。

    1.3.2.3 R-P’>110ms(图3)。

    1.4 短R-P’心动过速 如果R-P’≤70ms时,在多数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上的Ⅱ、Ⅲ、aVF下壁导联出现假s波,V 1 导联出现假r波,其发生率80%;或在少数情况下,于Ⅱ、Ⅲ、aVF导联出现假q波,其发生率为4%;或通过图形相减后12导联心电图未发现P’,其发生率16%。综上所述,心动过速发生机制考虑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SF-AVNRT),即为典型的或常见的AVNRT。

, 百拇医药     目前认为,该心动过速的发病原因是房室结内存在双径路或多径路,即快径(β通道),特点是传导速度快,不应期长;慢径(α通道),特点是传导速度慢,不应期短。一个适时的早搏使房室结内的双径路或多路径形成折返,从而引起AVNRT,业已证明在这个折返环路中,心房、心室和His束均不是折返的必需成分。激动从房室结同时向上—心房或向下—心室传导,心室与心室几乎同时激动,其心房及心室除极波几乎重叠在一起,心房与心室没有传导与被传导关系,V-A的传导时间为-40ms~+70ms。因此心电图上R-P’(约为V-A间期)≤70ms,考虑SF-AVNRT。

    如果R-P’≥70ms,<110ms。一般来说,旁道的传导时间为30~50ms,因为心房与心室为心动过速的必需参与成分,心动过速时R-P′间期>70ms,此时我们认为心动过速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是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如果心动过速终止后,窦律下可见δ波、P-R间期短<120ms,诊断显性预激。根据V 1 导联的QRS图形,可判断是A型还是B型预激综合征,即V 1 导联的QRS主波向上,呈类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称为A型-WPW。旁道(AP)位于二尖瓣环上。V 1 导联QRS主波向下,呈类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称为B型-WPW,AP位于三尖瓣环上。V 1,2 导联QRS呈QS或rS,V 3 呈Rs型,旁道位于间隔部位,至于左侧间隔还是右侧间隔只有心内电生理来证实。如果心动过速终止后,窦律下ECG为正常心电图,诊断为隐匿性预激。传统认为隐匿性预激的旁道只有逆转,没有前传。目前认为隐匿性预激可能有前传,只不过其前传很微弱而已。对于隐匿性预激的体表心电图定位是通过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来判断的。根据上述寻找P’的方法找到P’。我们知道V 1 导联反应右心的电活动,V 5 反应左心的电活动。 如果RP’ V1 >RP’ V5,说明P’在V 5 导联上更靠近R波,Ap则位于左侧;如果RP’ V1 >RP’ V5 ,说明P’在V 1 导联上更靠近R波,AP位于右侧。简单地讲,仅观察V 1 导联即可,如果RP’ V1 >70ms,但P’波距R起点又不很远,推测为右侧旁道,如果RP’ V1 >70ms,P’波距R起点较远,推测为左侧旁道(图4)。
, 百拇医药
    图4 旁道参与的AVRT。RP’>70ms,但P’波距R起点较远,推测为左侧旁道

    1.5 长R-P’心动过速;RP’间期≥110ms或P’位于RR间期的后50%,包括P’位于RR间期的中点。称为长R-P’心动过速 [2]

    1.5.1 如果P’在Ⅱ、Ⅲ、aVF呈直立或倒置或双相,且振幅低,有时呈文氏传导或2∶1下传多考虑为房性心动过速、Ⅰ、aVL导联P’为倒置或双相,则为左房房速;Ⅰ、aVL导联P’为直立,则为右房房速。多见于老年人和小儿。

    1.5.2 如果P’形态在Ⅱ、Ⅲ、aVF导联呈宽而深倒;且窦律下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多呈无休止状态,多见于儿童。基于此多考虑持续性交界区性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

    1.5.3 如果P’无上述特点: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 百拇医药
    1.5.3.1 快—慢型(FS)AVNRT [4] ;

    1.5.3.2 房室1∶1下传的房性心动过速(AT);

    1.5.3.3 慢旁道参与的AVRT;

    1.5.3.4 不良性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于男性,夜间及白天心率均快,轻度活动心率增加很快,有温醒及冷却现象,常呈无休止状态,往往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1.5.3.5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多见于老年男性,P’与窦性P相同;心动过速的频率比一般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频率要慢,平均130次/min。心动过速开始时心律常不规整,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较短,几秒至几十秒,常自行终止。

    1.5.4 P’在RR间期的50%时心动过速 P’位于RR间期的中点,这类长R-P’心动过速较为特殊。有二类心动过速的可能性大,一类是2∶1下传的心房扑动 [3] ,即心房率为300次/min,心室率为150次/min,其中一个F波的与QRS波融合,形成QRS波群的一部分。另一个F波位于RR间 期的中点。此种心动过速并不少见,遇到这类心动过速一定要仔细去观察和分析(图5)。另一类是慢-慢型(SS)AVNRT [4](图6)。
, 百拇医药
    1.6 窄QRS心动过速同时合并宽QRS心动过速 这种情况一般以一元论解释,其机制一定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过通Comel定律和Keer定律来确定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和定位诊断 [1]

    Comel定律:如果发生束支阻滞的心动过速频率减慢,即宽QRS心动过速的RR间期与窄QRS心动过速的RR间期相差35ms以上,则为束支阻滞同侧的游离壁旁道,如果发生束支阻滞前后的心动过速的周长未变,则为束支阻滞对侧旁道或AVNRT。

    Keer定律:间隔房道参与的心动过速发生束支阻滞时,心动过速间期延长5~25ms。

    1.7 Holter’s test 动态心电图可发现自发的双径路、间歇性预激、心动过速突发突止、单次折返和蝉联现象等等。

    2 宽QRS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
, 百拇医药
    2.1 定义 QRS波群时限>120ms的心动过速为宽QRS心动过速。

    2.2 原因

    2.2.1 室性心动过速(VT) VT是宽QRS心动过速最常见的原因,占宽QRS心动过速的发生率80%左右。

    2.2.2 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器质性束支传导阻滞 如果在窦性心律时已经存在完全性右束支或左束支传导阻滞,那么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后,就会出现典型的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的宽QRS心动过速。

    2.2.3 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 由于右束支的有效不应期较左束支长,所以较快的室上速可能合并功能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有蝉联现象。

    2.2.4 Mahaim’s fiber参与的心动过速 由于Mahaim’s fiber只有前传而无逆传,所以心动过速发作时经旁道前传、房室结逆传组成的折返环,表现为宽QRS心动过速。当病人临床心电图出现Ⅰ°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又有心动过速发作史,我们需考虑到Mahaim’s预激综合征的可能 [4]
, 百拇医药
    2.2.5 逆钟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2.2.6 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 双腔起搏器术后由于有房室结逆传,或由于心房超感知而触发的心动过速,如果不注意病史和起搏器信号就会误诊为室速。

    2.2.7 高钾血症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QRS波群形态受高血钾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影响可使窄QRS心动过速变为 宽QRS心动过速。

    3 V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实际上是VT与室上速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鉴别,故VT的诊断很重要,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5]

    3.1 病史 VT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LQTS、二尖瓣脱垂、心外科手术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等。
, http://www.100md.com
    3.2 血流动力学 VT发作时一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引起阿—斯综合征。

    3.3 心动过速对药物的反应 如果心动过速不被ATP或腺苷终止者(ATP的用量0.10~0.25mg/kg,或腺苷0.05~0.15mg/kg,快速静脉推注),常常考虑是VT;被终止者常考虑是室上速。但腺苷敏感性室速例外。

    3.4 频率 110~250次/min,很少超过300次/min,非阵发性加速性室性心动过速:70~130次/min。

    3.5 节律 VT发作后10~30s内节律不规则。

    3.6 QRS时限 如果宽QRS心动过速呈RBBB时,QRS时限>140ms,如果呈LBBB时,QRS时限>160ms,那么考虑VT。

    3.7 QRS电轴 电轴在-90°±180°,多为VT。
, http://www.100md.com
    3.8 宽QRS心动过速时可见房室分离或心室融合波或室上性夺获,支持VT。

    3.9 室早与VT的关系 如果室早的形态与VT的QRS形态相同,那么考虑宽QRS心动过速为VT。

    3.10 胸前导联QRS的同向性 胸前导联V 1~6 的QRS均向上或向下,考虑VT。

    3.11 V 1 和V 6 导联QRS特征性图形 当宽QRS心动过速的图形呈类RBBB,V 1 呈单相波R型或呈双相波qR型,V 6 呈rS波且R/S<1、S波深大-VT;否则为室上速。当宽QRS心动过速的图形呈类LBBB,V 1 呈rS且r时限>30ms(rS时限>70ms)、或呈QS型,V 6 呈qR或QS型-VT;否则为室上速。
, 百拇医药
    3.12 食道电生理 心动过速时进行食道心房调搏,首先观察室房传导关系,如果发现有室房分离现象,可以肯定心动过速的机制是VT,或食道心房调搏能够使心动过速终止,那么常常考虑是室上速,但左室特发性室速例外。

    3.13 心内电生理 如果通过以上各项仍然不清楚宽QRS心动过速的机制,需做心内电生理检查,了解心动过速的终止和诱发条件,心室激动顺序,心房激动顺序及房室传导关系。利用拖带技术可明确一些难以解释的心动过速的机制。

    总之,以上诊断室速的标准不是绝对的,因为室速与室上速合并束支传导阻滞有重叠的特征,故诊断仍有一定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 Mark E.Josephson.胡大一,黄元铸主译.The clinical cardiac electroˉphysiology.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254-268.
, 百拇医药
    2 Saumarez RC,Parker J,Camm J.Mechanism of paroxysmal supraventricˉ ular tachycardia.J Am Coll Cardial,1995,19:601-609.

    3 Fischer B,Haissaguerre M,Garrigues S,et al.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common atrial flutter in80patients.J Am Coll Cardiol,1995,25:1365-1372.

    4 Huang SKS,Wilber DJ.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cardiac arˉrhythmias:ablation of uncommon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ˉcardia.New York,USA.Futura Publishing Company Inc,2000,151-164.

    5 陈新,孙瑞龙,王方正,等.临床心电生理学和心脏起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5-74.

    作者单位:100000北京市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11-06)

    (编辑清 泉), 百拇医药(刘肆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