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管理论坛
编号:10524888
上海医疗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3日 《现代护理报》 2004.02.03
     上海在医疗体制创新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近几年里,上海率先在全国探索公立医疗机构投融资改革,一批体现国家和亚洲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医院和29个专业优势突出的市级临床医疗中心的建设已经启动,梯级医疗消费模式逐步建立,医保改革取得初步成果,覆盖近700多万人群的医保体系基本形成。

    医疗服务定价及其配套改革,归根结底是体制问题,而核心问题就是产权问题。实现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可以通过不包括国有产权的股份制改造、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彻底转变职能,摆脱办医者和管医者的双重身份。成立医院行业协会,将目前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部分职能,如医疗机构的投资、医院科目设置、专业人员资格认证等交给行业协会主管。

    政府部门除直接投资举办部分主要公立医院,对医疗市场进行调控外,还应负责筹集资金,向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以及进行公共卫生建设、制定法律法规等。

    产权改革也包括在医疗行业内部鼓励社会多元化办医,促进医院有效竞争。在政府补偿不足、医疗技术劳务价格不到位的情况下,不妨鼓励吸收社会资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推进包括捐赠型资金和企业、民营、个人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改变目前上海公立医院占医院总数86.8%的垄断局面。

    上海最近平价药房一石激起千层浪,药品价格纷纷“大跳水”,这正显示了医药分家、降低药品占医疗机构收入比重的大趋势。本来医院收入的主渠道应当是医疗技术服务收入,但现状却是药品收入占据医疗机构业务收入的大部分,成为收入主渠道,有人说医院成了最大的“药店”。而医院为了增加收入,给患者多开贵药和大处方药,也成为了病人看不起病的原因之一。

    医疗机构体制改革要从根本上把医院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切断药厂与医院或医生的利益联系,医院不再享受任何特殊待遇和行政保护政策,完全按市均规律运作,让药房和医院开展良性竞争。当然,“医”、“药”分家的前提之一是医疗技术劳务价格的价值回归。

    目前,上海正处于向拓展建设“亚洲一流医疗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的新阶段,通过医药改革,为在2004年建成一流的医疗卫生中心而努力。□本报特约记者朱海旭,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