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516041
2003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神经外科学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29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4期
微创神经外科,临床显微神经外科,神经导航系统,神经内镜技术,颅底显微外科,小儿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神经干细胞研究
    

    王忠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及北京市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近年来,我国神经外科发展较快,特别是微创神经外科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他亚专业如颅底显微外科、小儿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等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微创神经外科

    临床显微神经外科

    我国临床显微神经外科工作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麻醉学的飞速发展,神经导航系统、神经内镜系统的临床使用和显微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也随着诊疗经验的积累、治疗病种的扩大,手术疗效也在不断地提高。经治的患者例数、手术难度、手术疗效都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一些手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一组137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全部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72.3%的患者症状获得改善或保持稳定,无1例手术死亡。对129例患者随访了0.5~11年,115例(89.2%)患者恢复了工作、学习或可以胜任家务劳动。一组47例延髓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接受了积极的手术切除,术后61.5%的患者临床表现获得改善,2例患者症状稳定,11例恶化(经治疗后9例改善,2例死亡)。作者认为,根据磁共振成像(MRI)可以作出术前诊断,娴熟的手术技巧和术前对肿瘤血供的充分理解可以使手术死亡率降至5%以下。肿瘤切除的原则为完整切除,分块切除可能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延颈髓背侧大的实质性血网实行手术可能导致术后延髓水肿或出血而影响患者的呼吸和迷走中枢,这种实质性肿瘤的术前栓塞将对手术有益。一组35例中脑胶质瘤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顶盖区7例,导水管区8例,被盖区20例。肿瘤全切除19例、近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患者。平均随访28个月(6~48个月),65.7%的患者可以独立生活。作者认为,中脑胶质瘤的体积及部位与手术效果有极大关系,治疗原则为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术后放疗对患者有益。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仍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一组20例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也收到理想疗效。作者认为,中年女性海绵窦内肿瘤在鉴别诊断时要考虑到该肿瘤,根据病理和MRI特征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分为海绵样型(sponge-kike type)和桑椹样型(mukberry-kike type)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6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