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事药政 > 信息
编号:10324599
丹参走畅价升 生地货少价紧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18日
     入冬后,中药材市场交易逐渐升温,大宗药材丹参在药市上的交易也日渐趋旺,商品销售量不断增加,价格上扬。在江西樟树药市,近期人气较旺,有不少药商求购丹参大货,批量成交频繁。目前,商品统货价格由以往的5~6元(公斤价,下同)涨至7~8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3元。丹参近年全国年需求量5000吨以上。1999~2000年市价基本稳定在9~10元,最高时曾达到13元,产地药农见有利可图,纷纷扩大种植面积。据统计,2001年全国种植面积增加6成以上,当年产新后不久,由于货丰市价猛跌为3~4元,导致不少药农亏本。2002年春产地种植面积锐减,新品上市量不大,但因上年市场库存较丰,价格稳定在4~5元。今春受非典影响,丹参开始走畅,价格出现回升,9~10月市价上涨为6~7元。目前虽已进入丹参采收加工期,但由于夏秋季大部分产地出现了罕见的旱涝灾害,影响了丹参的正常生长,加上种植面积增幅不大,减产已成定局。因此,今年丹参新品上市量仍然不会很大。随着丹参用药量的增加,产新过后其商品走势仍会偏畅,价格将稳中有升。据调查,目前各大药市生地货源偏紧,价格普遍上涨。在江西樟树药市,生地现已成为最热销的品种之一,由于购货者较多,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涨幅较大,个统价格由5~6元上升为8~9元,选装价格由7~8元升为10~11元,且坚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生地货少价升的主要原因:一是种植面积偏小。前两年生地价位走高,导致种根偏贵,种植成本加大,不少药农怕担风险,缩小了种植面积。另外,生地不能连作,需间隔3~4年才能再次种植,因此近年老产区种植面积减少了3成左右。二是单产下降。近两年产地大多数药农仍是采用大根作商品、小根作种用的传统种植模式,品种单一退化,缺乏优化栽培技术,导致生地亩产量逐年下降。三是用量增大。近年随着人们对生地药品和保健品的开发利用,其国内需求量不断加大,出口数量也逐渐增多。据此,行家们预测,生地价格后市走势仍将看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