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中医科 > 10
编号:10302512
中风病概念及辨证规律(5)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四、中风病辨证规律简述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将中风病按《金匮要略》的分法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中经络又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五类证候;中脏腑又分为风火上扰清窍,痰湿蒙塞心神,痰热内闭心窍,元气败脱,心神散乱四类证候。分别采取相应的中药汤剂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任继学 提出《金匮要略》的中经络应改为“淤塞经络证”,中脏腑应改为“络破血溢证”,治则提出开闭、固脱、豁痰、潜阳、化瘀、理气、填精、止血、渗利、温阳十法,并提出忌风药及活络丸、再造丸类。

    3、王永炎 认为中风急症病人,临床多有便秘便干、舌苔黄腻,脉弦滑三个特征,力主通腑化痰法。应用本法一可使腑气通畅,气血得以敷布,达到通痹活络促进疾病向愈发展;二可使阻于胃肠的痰热积滞得以降除,浊邪不得上扰心神,克服气血逆乱以防内闭;三可急下存阴以防止阴劫于内阳脱于外,发生抽搐、戴阳等变证。邓振明亦认为正确适时地应用通腑化痰法是抢救中风急症的重要环节。王永炎结合现代医学,将中风分为出血性脑卒中(风火上扰清窍、痰浊蒙塞心神、邪热内闭心窍、元气败脱心神散乱)和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两大类八大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百拇医药(杨金生)
上一页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