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感染内科 > 01
编号:10300453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4、常规进行药敏试验

    病原菌查明后应常规进行药敏试验。体外药敏试验是临床选用抗菌药物重要依据之一,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临床治愈率可达80%以上。药物试验方法需要加以标准化,以期各实验室所得结果可相互比较。药敏试验方法很多,纸片琼脂扩散法、稀释法、放免法、比浊法等,纸片法比较方便实用,适宜一般医疗单位作为常规方法应用。目前推出许多快速自动化仪器进行药敏试验。如VITEX自动化分析仪等,可在4~6h内提供药敏实验结果。

    根据药敏报告,尽量选用敏感的窄谱抗菌药物。因广谱抗菌物理学是易导致微生态紊乱及二重感染。

    对一些严重感染及混合感染,常采用抗菌药物联合疗法。两药联合时可出现协同、拮抗、相加或无关四种效应,故联合用药最好进行联合药敏试验,以供临床选择药物时参考。

    对临床分离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的统计资料,应定期向临床公布,使临床医师能掌握病原菌耐药性变迁动态,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 百拇医药
    二、必须掌握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特点,结合感染性疾病规律制定给药方案。

    1、根据药物抗菌效应及疾病严重程度选择抗菌药物

    应掌握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作用,根据其药学特点及疾病的严重程度选药,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适用于轻中度G+菌感染、军团菌和支原体菌等感染;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强,但价格昂贵且有一定毒副作用,故不宜作为一线用药,仅在严重败血症,G-杆菌脑膜炎,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等难治性感染中选用。

    2、根据药物动力学特点和感染部位选药

    要充分了解各类抗菌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有针对性选择在感染部位能过到抑菌浓度的抗菌药物。如脑膜炎患者要选用容易透过积压脑屏障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G、头孢呋新、头孢他定、头孢曲松等;某些深部组织感染和肺内感染、肾盂肾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可选择血浓度高,膜通透性强,组织浓度较高的抗生素,如酰脲类青霉素(哌拉西林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
, 百拇医药
    三、根据患者生理和病理特点选药

    1、老年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原则

    (1)宜选用杀菌剂;(2)尽量避免应用肾毒性大的药物,如氨基糖甙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必要应用时需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以调整给药剂量和间期;(3)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4)严密观察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5)老年人肝、肾等到重要器官清除减退,药物易积蓄,剂量宜采用低治疗量,应避免大剂量青霉素静滴;(6)注意心脏功能,水和电解质平衡等全身状况。

    2、新生儿抗菌药物治疗原则

    感染的新生儿期重要疾病,病死率较高,常见感染有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抗菌治疗原则:(1)用药量宜适当减少;(2)体内酶系统不成熟,影响某些药物(如氯霉素)代谢灭活,致血浓度异常升高,故应避免应用氯霉素等药物;93)肾功能发育不全,许多经肾排泄的药物排泄减少;毒性反应增多,故应避免应用肾毒性明显的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类、使药物排泄减少;(4)磺胺类药物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血中游离胆红素增高并沉积于脑组织,引起核黄疸,故应避免应用;(5)喹诺酮类药物可致软骨发育障碍,故新生儿不宜应用;(6)可选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毒性相对较低的药物,并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百拇医药(王睿)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