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298525
亚洲制药业的新崛起(三)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4日
     海湾6国:海湾6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约旦、卡塔尔、巴林和阿曼)除沙特拥有几家制药公司可以生产一些制剂外,其余5国均为纯药品输入国。换言之,海湾地区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医药工业体系。但因海湾6国均为石油生产国,经济富裕,它们与美国和欧洲经贸关系密切,海湾地区也是西方跨国制药公司的传统销售市场。尽管人口稀少,但海湾地区进口药品并不少。如据统计资料,1999年海湾6国从西方进口的药品总价值高达20亿美元以上。中国和印度虽为亚洲制药工业强国,但仅有少量原料药能打入富裕的海湾国家医药市场。可以肯定,海湾医药市场对我国来说应是努力争取的对象之一。位于西亚的"两伊"(伊拉克与伊朗)的医药工业在战前(指"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已具备一定规模,但目前被美军占领下的伊拉克其医药工业已陷于瘫痪状态,无法提供人民急需的治疗药品。据推测:目前伊朗国内医药市场规模大致在3-5亿美元之间。该国仍需从海外进口部分药品以满足国内医疗事业的需求。

    "第三世界国家":尽管过去几十年来亚洲医药工业总体发展速度惊人,医药市场供销两旺,但光环之下常常存在着阴影。如据联合国发展署等国际组织评定,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几十个国家中就有好几个在亚洲,它们堪称为亚洲医药经济的"第三世界国家"。尼泊尔、不丹、阿富汗、蒙古、孟加拉国和柬埔寨一直在接受西方国家的药品援助。又如,据国外报道,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解体后,蒙古每年接受西方国家约20亿美元的药品援助。但这点药品对蒙古来说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尼泊尔作为亚洲最穷的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的药品固定援助国。该国每年接受西方支援10万美元以上的药品。已打了20多年内战的阿富汗至今连红汞水与纱布也不能生产。西方支援的一点点药品对长期缺医少药的阿富汗人来说只能算是"毛毛雨",根本解决不了临床治疗之需。普通阿富汗百姓生病后只能靠当地的"草药医生"治疗,大多数阿富汗平民至今仍不知西药为何物。

    在了解了亚洲医药工业总体发展情况之后,我国各地医药企业负责人应该设法制订一项远期规划,迈出国门,到亚洲最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去建立合资或独资制药厂。我国的医药工业尤其在普药生产能力方面早已大大过剩。国内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残酷,与其大家死守在国内"恶拼",何不走出去,到蒙古、阿富汗、柬埔寨、老挝、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医药工业落后国家开办中资制药公司,做一回"拓荒牛"?尽管到经济落后国家办医药企业在短期内可能赢利较少甚至不赢利,但从长远角度考虑,一旦价廉物美的中国药品在这些国家打响牌子,获得百姓的良好口碑,那么今后中资药厂在这些国家就有可能成为新的"摇钱树"。(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