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225958
走出误区 通力协作战胜传染病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30期
     SARS袭击来势凶猛,在几个月时间里,全球有8000人被感染,700多人丧生。目前,在全球共同努力下,SARS猖狂的势头已被遏制。但解放军302医院专家指出,阶段性的胜利并不是最后的结果,我们仍需保持高度警惕,人类要彻底战胜SARS取得完全胜利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尽量减少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为了不让人类因传染病付出沉重代价,我们必须总结多年来我国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纠正长期存在于传染病防治中的认识误区,真正筑起牢不可摧的传染病防治大堤。为此,专家呼吁:

    2002年10月,全国传染病医院院长工作会议在京举行。笔者当时在采访时了解到,针对我国传染病防治的现状,百余名院长一致呼吁,加强传染病防治的规范化、法制化刻不容缓。时至今日,当时院长们振臂呐喊、为国分忧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长期以来,某些地方的传染病医院形同虚设,医院资金有限,设备陈旧,病人寥寥无几,医务人员得不到及时培训,人心不稳;由于受利益的驱动,本应是传染病专科治疗的乙肝、丙肝,各个医疗单位层层截留,增设肝病专科,全然不顾是否具备和符合传染病专科设置的要求,唯经济效益是图;有的综合性大医院,砍掉了传染科,院内没有应对传染病的设置,也无专科人才,防范传染病的意识和行为越来越淡漠和滞后,一旦遭遇突发传染病袭击,手脚大乱、不知所措是必然的结果。
, 百拇医药
    解放军302医院刘士敬博士指出,这次SARS暴发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纵观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史,传染病始终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近几年,每年都会有新出现的传染病威胁和影响某一地区民众的健康,引起局部流行。这次SARS的流行如同一记重拳击中了我们,我们该冷静下来,认真反思一下多年来我们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

    刘博士分析认为,近年来,在学术界和卫生政策领域,对传染病的认识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误区:

    误区一 认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已由原先的传染病转为现在的心、脑血管病、老年病、糖尿病和肿瘤等,认为传染病只是发展中国家或穷人的问题,经济发达可促进传染病自然消亡。其实,从国家卫生部定期发布的我国疾病统计情况看,传染病依然是威胁我国民众健康的第一杀手,旧的传染病(如性病、结核等)死灰复燃,新的传染病(如丙肝、艾滋病等)不断出现,食源性传染病及人畜共患传染病时有发生,说明传染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传染病绝不会随经济的繁荣而自然消亡,相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态改变、土地开发、水利建设等等,为多种昆虫传媒繁衍增殖提供了有利机会;旅游、移民、交通发达,使传染病迅速扩散为全球性蔓延,使输入性及国际性传染病增加。事实说明,传染病将会伴随人类文明长期存在下去,阻击传染病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 百拇医药
    误区二 认为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将彻底消灭传染病。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抗生素的研发,人类在与细菌性传染病的斗争中占了上风,各种疫苗研制成功和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不少以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如天花、麻风病等几乎消失。长期以来,我们已见不到致命的烈性传染病暴发,在人们的大脑中,“防疫”这根弦已经越来越松了。然而,近年来,有些古老的传染病,如白喉、鼠疫、登革热重新抬头,新的传染病如埃波拉病毒感染、疯牛病等不断出现,再次将卫生健康的重点拉回到传染病防治上。事实和经验证明,没有全球各国的社会性措施,没有对病原变异、耐药生物反馈规律的控制,新老传染病的产生和再现终将继续困扰人类。

    误区三 认为对公共卫生防疫项目的投入,会降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竞争能力,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美国过去对艾滋病防治的投入不足,现在每年因艾滋病导致的经济损失就达1200亿美元;注射百白破预防制剂4针只需花k美元,但患病1次至少要花医药费50美元;我国乙肝疫苗1支只要几元人民币,一旦患上乙肝,每例患者医疗支出至少1万元人民币。因此,应当把传染病的防治当作影响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来看待,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加以体现。
, http://www.100md.com
    据此,刘博士指出,通力协作战胜传染病,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加强全球监控,完善体系,步调一致。完备的监测系统有利于疫情的早期发现,建立全球性监测体系,形成国际性快速反应能力,是有效防治传染病的一个基本步骤。目前全球处于相互融通的信息化时代,传染病同样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流行于不同的国家,本次SARS流行就在短时间内波及中国、越南、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并持续了半年之久,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样大规模暴发的烈性传染病,如果没有全球的监控、统一行动及信息资源共享,后果将不堪设想。缺乏监控措施和手段是我国疫情之所以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没有相应的公共卫生应急方案和措施,大疫来临之际如何应对没有相应的参考依据。

    2、修订法规,加强教育。在国际法规中应补充合理防治和控制传染病的法律,特别要针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做出国际性紧急反应的法律规定。本次SARS在国际范围内流行,但WHO并无相应的应急法规来协调各国协作抗疫。在国内法规中,对传染病漏报和食品污染导致的疫情,以及防治中的先进地区和落后单位应有赏罚规定。对传染病科普知识的普及和各项预防措施的实施应加大力度。SARS期间,我国相继补充了《传染病防治法》,制定并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等多个法律文件,这些文件将作为未来我国处理重大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法律参考依据。
, http://www.100md.com
    3、面向基层,完善队伍。应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治队伍,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传染病专业医务人员和相关医疗机构是防疫工作的基本力量,不应被忽视和削弱。各级医院都应设有传染病专科,备有合格隔离病区和病房。另外,还应强化防疫部门的层层监控,特别是农村医疗防疫机构要设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和计划免疫接种工作。必须加快卫生基本设施污水处理、垃圾管理、公厕卫生、通讯设备建设。

    4、加强合作,拓展研究。引进国外理论和技术,积极争取国际学术界和投资者合作;加强对传染病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拓展防治传染病实效课题的研究等。全面战胜传染病,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战胜SARS的事实证明,全球协作攻关非常重要,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科研能力强,本次SARS病毒的分离和基因序列的破译,都是国际医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5、认真贯彻计划免疫接种方案,普及接种各种疫苗。施行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疫苗、菌苗、类毒素等主动免疫制剂多达30余种,可以成功地预防乙肝、甲肝、脊髓灰质炎、乙脑、霍乱、伤寒等传染病。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积极手段,并且投资小,收获大,不应被遗忘。

    6、搞好环境卫生,切断传染途径。主要包括消灭老鼠、臭虫、苍蝇、蚊子及蟑螂等有害动物。对饮食、水源、粪便加强管理或无害化处理,拒绝生食各种海产品和肉食,不饮用生水。垃圾分类并统一销毁。清理卫生死角,消灭蚊蝇孳生场所。, http://www.100md.com( 黄显斌 唐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