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速递 > 医药快讯
编号:10179460
中外医药快讯(2003.05.09)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43期
     ■埃及发明检测血液中钠钾元素的生物芯片

    埃及工程博士鲁什迪·哈迪迪发明了一种可通过检测血液中钠钾元素含量来检测疾病的生物芯片。这种芯片体积如火柴盒般大小,有可供输入血滴的输入程序和连接终端的输出程序。使用方法是将采集的血滴放入芯片的输入程序中,同时将芯片连接到一个很小的可移动测量仪器上,这个仪器造价低廉,并能够很快给出检测结果,而且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很容易掌握,医生、甚至病人自己都可以来操作。它可以被用来诊断肾和心脏衰竭,以及体内电解质不平衡;也可用于治疗急诊病人,如烧伤、霍乱和脱水。该芯片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如偏远地区、救护车上、体育比赛场和病床上。哈迪迪博士希望在中国寻找投资伙伴。国内对此有意向的投资商可通过以下地址同哈迪迪博士取得联系。通讯地址:Dr.Roshdyek-Hadidy6,KhakiyekAraby,Dokki,Cairo,Egypt

    电子邮件:r_ekhadidy@hotmaik.com
, http://www.100md.com
    电话:00-202-3376500(高 丽)

    ■非典快速临床检测方法40分钟即可报告病情程度

    解放军302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王海滨依据全血细胞在自身血浆环境中可快速排除外来致病原的原理,成功发现了能够反映非典患者机体天然免疫功能状态的快速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贵重仪器,40分钟即可报告病情程度。302医院已根据这一成果,建成了方便操作的试剂盒并应用于临床。经过军地专家的联合攻关,已经成功完成了非典快速诊断方法。但非典具有潜伏期短、发病急骤、病情发展快速等特点,因此一旦确诊,如何根据病情的发展变化进行恰当的治疗或进行及时的方案调整,是目前临床治疗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王海滨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非典患者发病早期其血细胞天然免疫清除功能即显著下降到正常人水平的1/2左右,并且随病情加重而不同程度地下降;重症病人接近缺失;死亡病例则全部缺失。但随着病情的好转,病人的血细胞天然免疫清除功能亦相应回升;病人在血氧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时,即回升到正常水平;完全恢复的病人,则全部高出正常水平。这项研究表明,非典患者机体天然免疫功能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直接相关,动态检测血细胞天然免疫清除功能可整体反映病情发展状况。因此,它为临床及时评估非典患者病情发展、评价疗效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胥金章)
, 百拇医药
    ■科学家找到癌症扩散的可能原因

    美国科学家发现,在细胞发育过程中缺乏一种关键的蛋白质可能是导致癌症扩散的主要原因。在《癌细胞》杂志刊登的研究报告中,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指出,没有这种名为E2F3的蛋白质的细胞通常是不稳定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不稳定性会杀死细胞或阻碍细胞生长。但是,在一些情况下,突变会改变细胞的结构,使之开始生长和繁殖并变为肿瘤。研究报告的作者古斯塔沃·莱昂内说:“在癌症中,缺乏或失去E2F3蛋白质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他补充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缺乏这种蛋白质会抑制细胞分裂。但是,由于缺乏这种蛋白质而造成的遗传不稳定性会增加变异细胞分裂和扩散到全身的可能性。”这种蛋白质负责在细胞之间传输遗传物质,如果这种传输发生变化,就会造成细胞变异。科学家们研究了没有E2F3和含有这种蛋白质的老鼠细胞,以确定中心体的情况。他们发现,没有E2F3的细胞所含有的中心体比正常细胞所含有的多。莱昂内和他的同事们指出,由于某种原因,一些类型的肿瘤缺乏这种蛋白质,因其在身体生长的部位会具有更强破坏性,而生长在其他部位的同样细胞却会死亡。
, http://www.100md.com
    ■美国研究发现亮光照射增加垂体激素

    美国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UCSD)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清晨的亮光照射下,一种增加睾丸激素的垂体激素的含量会有所增加。这项发现表明,对服用睾丸素和其他雄激素的人来说,光照也许有相同的功用。研究人员丹尼尔·克里帕克是UCSD医学博士和精神病学教授。他说:“这项研究也支持这样一种研究结果,即明亮的光照能刺激女性排卵。女性排卵也受我们研究的垂体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的控制。”这份研究报告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神经学通讯》上。研究人员找了11个年龄从19~30岁的健康男子,连续5天观察他们在每天清晨5~6点亮光照射后促黄体生成激素的分泌量。同样一组男子连续5天每天清晨5~6点接受安慰光线照射后再次测量他们的促黄体生成激素。研究人员发现,在早上亮光照射,这些接受试验的男子的促黄体生成激素含量上升了69.5%。他们还测量了褪黑激素的含量。褪黑激素是一种在黑暗夜里大量分泌、但会受光照抑制的激素。之前在动物身上做的研究已经表明褪黑激素的分泌有可能抑制光照对促黄体生成激素的影响,然而他们在人类身上没有发现这种现象。
, 百拇医药
    ■中科院将加速防治非典科研攻关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29日上午专程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检查防治非典科研攻关进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前一段时间从4个方面启动了防治非典攻关项目,包括生物信息学研究、反义核酸研究和RNA干扰研究、免疫学治疗和免疫学诊断、药物筛选等等。据介绍,这批项目的完成,有助于从基础理论角度搞清非典的发病机理和病毒的变异情况,有利于了解人体感染病毒后的免疫过程,找到好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比如,反义核酸研究和RNA干扰研究获得成功,就可阻断非典病毒蛋白的表达过程。抗体免疫研究获得成功,找到一种有效的抗体,就可用新的免疫疗法进行治疗等。(张学全)

    ■英国研究治疗帕金森病新法

    在英国布里斯托尔一所医院的医生史蒂文·吉尔的指导下,5名帕金森病患者在接受了脑部直接注射一种能够激发产生神经递质多巴胺(多巴胺的缺少导致帕金森病)的蛋白质的治疗之后,病情明显好转。据报道,神经外科医生发现帕金森病患者脑部的多巴胺较少,便在其脑部安插了一根导管,与安装在腹部的一个泵相连,向脑部输送神经胶质细胞衍生神经营养激素(GDNF)。一年之后,病人的病情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无法控制的行为明显减少。另外,实验还表明患者脑部的多巴胺增加了将近30%。
, 百拇医药
    ■德科学家研究出癌症早期诊断新法

    德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对乳腺癌及前列腺癌进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它可以通过简单的皮肤测试,准确地诊断出病人是否患有癌症。柏林夏里特医院发布的新闻公告说,由该医院医学家约尔根·拉德曼等研究的新方法,在检测时并不需要借助仪器深入被测试者身体组织内部进行观测,而是针对皮肤中一种称为“脱氧基”的物质含量进行检测。“脱氧基”与β胡萝卜素及番茄红素具有某些共同特性,当人体组织器官产生癌变时,其含量会发生变化。科学家发现,当人体患乳腺癌或前列腺癌时,“脱氧基”在许多器官里的含量会急剧下降,而借助“雷曼共振”方法,通过对患者皮肤的测试,即可根据“脱氧基”含量的微量变化测出其总含量的变化,从而达到检测癌症的目的。(潘

    治)

    ■冻结疗法对肺癌疗效显著
, 百拇医药
    日本庆应大学川村雅文讲师日前介绍,用特殊装置冷冻已扩散的肺癌病灶疗效显著,而且可以通过局部麻醉反复治疗。据《朝日新闻》电子版5日报道,从去年秋天开始,冻结疗法已用于治疗癌症的临床实验。在对13位由直肠癌扩散导致肺癌的患者实施治疗后,11人的肺部肿瘤消失,2人的肺部肿瘤缩小,而且没有明显的并发症。据报道,治疗肺癌除了开胸手术之外,通常还采用胸腔镜手术,在患者身体多处切开1cm左右的小口,切除癌变部位。开胸手术需住院7~10天,胸腔镜手术要住院4~6天,都对患者身体影响很大。而冻结疗法先是进行局部麻醉,然后从患者背部和胸部用长4cm的针扎入患处。针尖通过氩气达到零下140摄氏度,使周围2cm范围内的细胞冻结,从而杀死癌细胞。冻结疗法对患者的身体影响小,接受该疗法的患者最快可于手术第2天出院。川村雅文说:“目前冻结疗法主要用于治疗继发性肺癌,目的是延长患者生命,今后也可用于早期肺癌的治疗。”(何德功)

    ■美研究人员培育出“抗癌鼠”
, 百拇医药
    美国研究人员成功地培育出了大批“抗癌鼠”,它们有的能完全抵御注入体内的肿瘤细胞,有的具备让已形成的肿瘤自行消退的能力。这一成果有望帮助科学家们更深入地理解人体癌症的产生机制。韦克福里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介绍说,他们在利用一种恶性肿瘤细胞进行研究时偶然发现,虽然几乎所有种类的实验鼠注入该细胞后都会患上癌症,但一只雄鼠却与众不同,反复注射肿瘤细胞它都安然无恙。研究人员随后用这只鼠繁殖出了约700只具有抗癌能力的后代。研究中发现,肿瘤细胞的注入对“抗癌鼠”体内白细胞能产生激发作用,促使白细胞大规模攻击并摧毁肿瘤细胞,这一过程不仅速度很快,而且不会伤及正常细胞。研究人员们说,“抗癌鼠”的培育成功表明,生物体中可能存在着此前人所不知的抗癌机制,这一机制可能与某个基因有关。他们将“抗癌鼠”与普通鼠交配后发现,由此产生的后代有一半具备抗癌能力,而且这一能力能够遗传。早先的研究曾发现,一些人体内产生的肿瘤不用治疗就能自行消退,另外一些人长期大量接触致癌物质也不会得病。研究人员们认为,“抗癌鼠”不仅有助于解释这些现象,还有可能用于开发更有效的癌症预防和治疗手段。“抗癌鼠”的研究结果28日发表于网络版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上。
, 百拇医药
    ■长春研制出SARS病毒消杀仪

    一种SARS病毒消杀仪在长春市制成。它与呼吸机连接使用,可将病人排放出的病毒传播源进行二级消杀处理,防止病房内空气再度感染。SARS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病人的呼吸道飞沫及气体的传播,SARS病人主要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其主要抢救措施是呼吸机正压通气给氧。这一方法可使炎症水肿的肺泡破裂,释放病毒,而对此含毒气体不经任何灭毒手段就排放到病房,使得病房内单位体积病毒密度增加。而病人呼吸排出的SARS病毒在空气中播散非常快,尤其是近距离飞沫传播,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构成了威胁,最终导致医护人员感染比例极高的严重后果。据专家介绍,我国目前约有40%的SARS病人因呼吸衰竭需要辅助通气。对SARS病人经呼吸机排出的气体进行灭毒是切断病房内SARS病毒传播途径的最好方法,它可以为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带来安全保障。新研制的CBY-1型SARS病毒消杀仪(医院呼吸机专用)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呼吸机排出的病人的含有病毒的气体经过氧乙酸及高温二级灭毒系统,彻底消杀病毒后,再排出到空气中,从而切断病房内传播途径。(杜学静)
, 百拇医药
    ■德开发出治疗癌症新方法

    德国科学家新开发出一种癌症治疗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据德新社报道,来自美因兹医院的克里斯朵夫·胡博教授介绍说,这种免疫系统刺激疗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生物药剂刺激人体免疫系统,“诱使”人体依靠自身力量遏制肿瘤细胞的病变。他说:“如果将该疗法和化疗有效结合起来,将能大大增加癌症患者的治愈可能。”该疗法目前尚处试验阶段,但科学家称其有望成为对付癌症的又一种有效疗法。(潘 治)

    ■俄将用远距离体温测量装置探测非典疑似病人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市长尤里·卢日科夫6日宣布,将在莫斯科各机场、火车站装配可在距离人体几十米远的地方测量体温的装置,以检查可能出现的非典疑似病人。发烧是非典病人的明显症状之一,这种装置就是以探测人的体温升高情况来辨别非典疑似病人。据介绍,这种装置可向50m的距离内发射红外线,以此探测人体温度升高情况。该装置所搜集到的体温信息将被传送到监视屏上,一旦发现有疑似乘客,医护人员将立即将其送往机场或火车站医疗检查站进行诊断。据介绍,这种装置的灵敏度可达小数点后两位。(魏忠杰)
, 百拇医药
    ■哈工大研制成功微型非典隔离监护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4月30日设计制造出一台微型非典隔离监护室。这台隔离监护室采用负压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因非典造成的交互传染。非典的治疗与控制其交互传染是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哈工大研制的监护室室内采用负压设计,室壁上设计有抽气孔和进气孔,利用真空泵将病人呼出的携带病毒的气体抽出室外,室内形成相对低压,使新鲜空气自动流入室内,抽出的气体在进行185摄氏度的高温消毒后排出户外,避免带有病毒的空气对病人自身的交互传染及再次传染给其他人员。同时,室内的密闭便池内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管,将病人的排泄物进行消毒后再丢弃。在室壁上还设有双向通讯与单向呼叫设施,方便病人与室外人员的语言交流及呼叫。室内设有音响、灯光、电视、书桌等设施,全透明窗、检查窗口及物品交换窗口,也便于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医疗诊断护理工作。项目负责人邓宗全教授说,这种微型非典隔离监护室在有无隔离病房的各类医院均可使用,县乡医院可快速、低成本构建隔离病房。它适用所有就医的非典患者和疑似病人,或非典患者出院后在居住地进行短期隔离观察及对其他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诊断与隔离治疗,机场、火车站等处也可临时用于对体温超标人员进行隔离。(徐宜军 王茜)
, 百拇医药
    ■高血压病人易患忧郁症

    墨西哥科学家经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更容易患忧郁症,而且通过药物无法控制血压的病人患忧郁症的概率更高。他们在3日结束的第15届美洲国家高血压科学年会上提交了有关这一研究的报告。研究人员共对31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分析。他们首先使用统一的药物来控制病人的血压,同时连续3天每隔4小时测量一次他们的血压。结果发现,那些通过药物无法控制血压的病人患忧郁症的概率是通过药物能有效降低血压患者的6倍。据墨西哥城地科曼总医院心血管疾病专家阿尔贝托·鲁比奥·格雷拉介绍,为提高研究的准确性,研究人员要求接受观测的高血压患者既没有忧郁症家族遗传病史,也未服用过任何有损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格雷拉指出,目前还只能从现象上初步判断高血压能够导致忧郁症,而高血压如何影响神经系统的病理机制还需进一步的探究。研究人员建议,高血压病人要在适当时候接受心理检查,以确定是否伴有相关的“并发性忧郁症”。(叶书宏)

    ■法科学家首次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生殖细胞
, 百拇医药
    法国国家研究中心与美国同行合作,最近利用实验鼠的胚胎干细胞成功地培植出卵细胞,这是科学家首次在试管中培育出生殖细胞。实验参与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所专家弗尔曼介绍说,他们利用一种特殊荧光试剂在观测培养箱中胚胎干细胞的变化时发现:一些胚胎干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失去了部分染色体,而发育成可以产生大量雌二醇的卵细胞,并在没有精子受精的情况下,自动发育成胚胎。不过,这种胚胎的存活时间还不能超过4~5天,也无法成功植入实验鼠的子宫继续发育。此前科学界一直认为,胚胎干细胞可以发育成心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或其他任何一种细胞,但却不能发育成生殖细胞。专家认为,由胚胎干细胞向生殖细胞的转变特别复杂,在试管中非常难以控制。此外,由于检测手段不够先进,一些实验室即便过去已经成功培育出生殖细胞,但也无法予以科学验证。科学家目前还无法解释试管中的卵细胞在没有受精的情况下自动发育成胚胎的原因,也不清楚这种胚胎为何存活时间如此之短。福尔曼表示,他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解答上述谜团及发明更先进的检测手段,以确定在培育出卵细胞的同时是否也培育出了精细胞。(卢苏燕)

, 百拇医药     ■日本发明观察蛋白质立体结构的技术

    据《日经产业新闻》5日报道,日本近畿大学赤坂一之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开发出观察蛋白质立体结构的技术。这种技术有助于了解与疾病有关的蛋白质的功能,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在生物体内起着各种各样作用的蛋白质由氨基酸结合而成,开始为带状,继而敏捷地折叠起来,形成各种蛋白质独特的立体结构。由于在立体化过程中分子结构变化不定,利用现有技术很难观察到蛋白质形状的变化。而利用这种新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看到生物体内合成的蛋白质从带状变为多层折叠等复杂立体结构的情景。赤坂领导的研究小组先把蛋白质放入液体,然后给液体施以数百乃至数千大气压压力,通常变化不定的分子形状由于压力的作用会长时间保持不变,使通过解析装置观察成为可能。在实验中,研究小组观察了导致疯牛病的蛋白质普里昂和调节细胞功能的蛋白质,对其变化不定的结构看得一清二楚。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有时在不安定的状态下与其他分子结合、发生化合反应,进而导致疾病发生。捕捉到这一瞬间的情景,将有助于开发抑制蛋白质与其他分子发生化合作用的药物。(何德功)
, http://www.100md.com
    ■德科学家发现肾脏移植效果与免疫特性有关

    德国科学家日前发现,人体内对免疫系统进行调控的一种特殊物质白细胞介素-6(介白素-6)对肾脏移植手术成功与否有紧密联系。人体免疫系统通常会在病人接受器官移植手术后对外来器官产生一定的“防御”,虽然通过一定药物辅助手段可以暂时“抑制”这种防御,使外来器官有机会适应机体。但仍有一些病人会在移植手术几年后突然产生激烈的免疫反应,对移植器官发生排斥反应。吕北克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发布新闻公告说,他们对158名接受肾脏移植的病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介白素-6对是否发生排斥反应有紧密联系。研究所实验室负责人穆勒·斯塔因哈特说,在他们研究的病例中,有大约三分之二的病人体内的介白素-6在手术后发生了结构变异,而介白素-6发生变异的这些病人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手术3年后肾脏功能出现问题;而没有发生变异的三分之一中,90%的人所接受的移植肾脏功能长期保持良好。科学家认为,这一发现表明,肾脏移植手术的成功与否与病人的免疫系统基因差异有关,但这并非是惟一的影响因素。他们表示,将继续对引起器官移植风险的其他可能因素进行逐一确定,以开发出移植手术后的独特疗法,确保移植器官的正常功能。
, http://www.100md.com
    ■香港中大破译非典病毒变种规律

    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最新发现,在香港医治的非典病人体内,最少存在3种不同的冠状病毒变种。研究人员还发现,冠状病毒可以在不到2周内因基因突变而产生另一种变种。中大的专家形容说,这个发现好比掌握了“杀人病毒”的变化,有利“追缉”变种的病毒和找出治疗方法。中大医学院副院长卢煜明2日介绍说,冠状病毒属于RNA(核糖核酸)病毒,是以RNA复制病毒的遗传信息,而非通过DNA(去氧核糖核酸),与DNA病毒比较,其复制时出现的错误率较高,大约每复制1万个硷基就会出现一个错误,因而导致其基因突变率极高。此外,研究分析还发现,这种冠状病毒的突变位置很随机,因此导致社区出现多种不同变种。据研究分析表明,现时香港至少有3个不同变种。按照现时的结果推断,所有的变种应是来源自同一原种的不同变种。卢煜明表示,这种病毒在6个月的进化过程,已经相当于经过数万年的进化。此外,相信这种冠状病毒也是通过基因突变,获得感染人类的能力。关于针对冠状病毒引起的非典疫苗的研制工作,中大医学院微生学系谈兆麟教授说,由于冠状病毒已经出现不同的变种,因此制造疫苗时必须要考虑注射地区的不同品种的冠状病毒情况,从而让疫苗能使人体产生针对多种变种的抗体。
, 百拇医药
    ■广州研制出防非典隐形手套

    记者日前从中山大学药物开发中心获悉,一种对非典病毒具有隔离和消毒作用的隐形防护手套于近日研制成功。该产品目前已获得政府批准,正在积极组织批量生产,并争取尽早投入使用。该产品的主要研制者、中山大学药物开发中心主任曹维教授介绍,这种隐形手套又称皮肤隔离膜,是一种含有消毒剂的高分子液体,涂抹在手上后留下一层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的屏障隔离膜,类似于乳胶型手套。使用隐形手套后,既能实现严格的隔离、保护自己,又能彻底消毒,防止将病毒传给他人或污染其他物品,经过实验证实,一次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对阻断非典病毒的间接传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 冀)

    ■吉大研制出防止感染非典的呼吸隔离系统

    吉林大学研制的一次性正压通气呼吸隔离系统7日通过科技鉴定,由吉林省科技厅、卫生厅和药监局组织的13位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对于目前抗SARS医务人员防护的完善和预防疾病的扩散具有重要的作用。吉林大学副校长李玉林介绍,该系统由密闭面罩、减压阀和安全阀三部分构成,临床医务人员进入SARS患者病室时使用。它不使用病室内空气,切断了SARS病毒通过呼吸道感染这一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该系统可以与现有各种隔离服匹配使用,成本低,利用医院墙壁上常规安装的压缩空气设施或空气压缩罐可迅速完成安装使用。而且密闭面罩为一次性使用,杜绝了重复使用消毒不彻底等隐患。李玉林说,为更好防止医务人员与SARS患者的接触感染,研究人员下一步将研制全身密闭的呼吸隔离系统。(杜学静 王健民)
, 百拇医药
    ■控制雌激素分泌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白血病

    据《瑞典日报》报道,由瑞典与芬兰两国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近日发现,控制雌激素分泌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白血病。这一发现在医疗领域还是首次。这一科研小组的负责人、瑞典卡洛琳医学院教授古斯塔夫松说:“这个惊人的发现进一步证明,雌激素对男性和女性同样重要,而不仅仅只影响女性的生育。”雌激素有两种受体控制体内荷尔蒙的运行,这两种受体分别为阿尔法受体和贝塔受体。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在那些缺少贝塔受体的实验鼠中,年纪越大的老鼠所表现出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KLM)的症状就越多。古斯塔夫松介绍说,那些缺少贝塔受体的老鼠出现了只有白血病患者才有的脾脏和淋巴结肿大等典型症状,这表明鼠体内的白血球大量增生并已进入肝和肺。科研人员因此得出结论,这种能制造贝塔受体的基因的突变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专家认为,研究出可使贝塔受体正常化的新药就可能阻止异常白血球的过度生长。据报道,参与组织这项研究的一家瑞典公司已开始研究这种新药。
, 百拇医药
    ■我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研究获重大突破

    我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研究获得重大突破,数据集采集中的切片总数和切片厚度等5项指标居世界第一。第三军医大学数字化可视人体研究组7日在此间宣布了这一成果,这标志着我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研究已经后来居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形成了明显优势和特色。研究组负责人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张绍祥教授。他带领的30多名研究组成员,于5月5日完成了这一研究。此前,研究组于去年10月完成了我国首例男性数字化可视人体,今年2月完成了我国首例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在这次第三例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采集中,专家攻克了连续超薄断面铣切、海量数据存储等数字化可视人体研究的关键技术难题。采集标本为一21岁的男性,身高1.82m,体重66kg,非器质性疾病死亡,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和缺损。张绍祥教授介绍,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这一例数字化可视人体的5项指标创下了世界第一。一是全身切片总数达18200片,国内外同类研究报道为数千片,在切片总数上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二是全身切片厚度均为0.1mm,比国内外同类研究报道的0.2mm的切片精度提高了一倍。三是断面图像数码摄影分辨率为1100万像素,而同类研究最高像素为600多万。四是每个断面图像文件大小为62.8兆字节,总数据量达1143千兆字节,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数字化可视人体研究方面所获得的最大数据量。五是灌注血管标识精度比已有报道提高了2~3倍,能清晰显示管径为0.2mm的小血管。数字化可视人是人类借助计算机技术认识自身之谜的重大进步,目前只有中国、美国和韩国掌握了人体可视化技术。这一技术是将无数个人体断面数据信息在计算机里整合重建成人体的三维立体结构图像,构成人体形态学信息研究的实验平台,为医学、生命科学等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与技术支撑,为人类的病因研究、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提供精确量化的计算模型。(刘卫宏 廖雅琴)
, 百拇医药
    ■中科院上海科研院所抗非典科研攻关取得进展

    来自中科院上海分院的信息7日称:抗击非典科研攻关中的一些项目日前已取得进展。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建立快速跟踪世界上各研究室攻克非典药理、药物研究进展的信息体系,加速设计新的药物分子,开展药物筛选专题攻关,近日已筛选出首批10种具有抗炎抗病毒的活性化合物,并送国家药物筛选中心对其作进一步的细胞水平的筛选。重组人干扰素a-2b喷雾剂,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防治非典临床试验的药品,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学研究所刘新垣院士获悉后,立即在自办的高科技公司组织24小时连续生产重组人干扰素a-2b,愿意向上海市无偿提供10万支a-2b干扰素,作为战胜非典的战略储备药品,用于提高抗病毒性疾病的免疫力。快速切断非典病毒传染源,测量患者的体温是必须的环节之一。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红外非接触式体温测温仪,日前已正式推向市场,并有10台安装在上海主要高速公路道口。它不需接触人体,能快速测量过往行人的体温,发现体温超过正常指标者迅速“拦下”,以便作进一步健康检查。目前全国有50多个单位定购1.5万套此类测温仪,上海技物所正加紧生产,并迅速开发第二代便携式体温检测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从生物信息学、快速诊断、疾病治疗以及新方法和新药物研究等方面抗击非典,目前正在进行3个重大专题攻关:研究快速诊断SARS病毒,以求改进现有的诊断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寻找早期的诊断方法;研究SARS的发病机理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免疫学特征,并针对SARS的临床病程的不同阶段的免疫状况,提供免疫学临床治疗方案;研究遴选抗SARS病毒的中药验方或中药有效成分,从现有的抗病毒药物中筛选抗SARS病毒的药物,供临床治疗使用。参与攻关的科研人员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经过连续几天的日夜奋战,某些单项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药物研究所筛选抗非典药物也有了进展。研究人员从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中针对性筛选抗SARS的成分,已收集到一些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材,并已重点确定了一些中药,正着手进行临床试验。在药物设计方面,拟定了蛋白质结构模建和药物设计方案,已获取1000多个抗病毒药物的结构、活性和靶点的信息,并在建立蛋白质结构数据库,对现有抗病毒药物进行筛选。这个所同时与全国一些科研院所合作攻关,正在寻找治疗和缓解SARS病人症状的药物。(张学全)
, 百拇医药
    ■两种非典病毒检测试剂盒获准试生产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批准冠状病毒(变异株)IgG、IgM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和冠状病毒(变异株)IgG、IgM抗体检测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试生产。记者30日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了解到,酶联免疫法试剂盒由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间接免疫荧光法试剂盒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生产,都可用于人血清或血浆中冠状病毒(变异株)IgG、IgM抗体的定性检测,主要试用于冠状病毒(变异株)感染的辅助诊断。由于从病毒感染到机体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且产生抗体的强度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抗体检测试剂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征综合考虑。(张晓松)

    ■日本开发出便携心电计

    日本西科姆医疗系统股份公司最近研制出一种便携心电计,心律失常患者可利用这种心电计迅速测出心电图。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便携心电计使用简单,患者把心电计贴在皮肤上就可以测定心电图,测定数据可通过电话送到西科姆接收中心,西科姆接收中心再通过服务器用传真形式把心电图送到预定地点。心电计体积不大,可放在衣袋和手提包里,无需外部连接线。, 百拇医药(以上由新华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