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一届国医大师 > 朱良春
编号:10424346
“朱良春现象”引起关注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2月4日 厚朴中医网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朱良春从医65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南通举行

    本报讯 (记者辛奋)著名中医学家朱良春从医65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暨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成立10周年座谈会于11月28日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及南通市政府、人大、政协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在本次会议召开前夕,11月20日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为即将出版的记述朱良春家世、行医活动、高尚医德、学术思想的《杏林春暖》一书题写序言,对朱良春先生为中医药事业所做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朱良春先生因擅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饮誉医坛。他早年拜孟河御医马惠卿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事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1956年至1984年曾担任南通市中医院院长,至今已从医60余载。他十分热爱中医药事业,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在学术上倡导“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及治疗急性热病应当“先发制病”和慢性久病“从肾论治”的观点。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尤其对痹证、肝病、肾病等有独到的体会,疗效显著,并著有10余部著作和160多篇论文。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1999年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授课老师。

    1992年朱良春先生自筹资金创办了“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10年来,在朱琬华等子女的精心经营下,这所民营的中医药科研机构,在为群众提供良好中医药服务、认真总结继承老中医学术思想和进行科研开发的探索中得到健康发展。

    朱良春先生身处南通这样一个中型城市,其工作背景并不具有大城市大机构的优势,然而他却以孜孜不倦的求学求实精神,潜心研究岐黄,师古不泥,锐意创新,创见颇多,不仅对虫类药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而且还阐述了部分常用药的潜在功能。同时,他还培养了400多位弟子,为中医药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在新的形势下,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更多朱良春这样的名医,他65年来的从医经历被人们誉为“朱良春现象”,受到中医药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