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两性健康
编号:10124119
艾滋病病毒的帮凶 卡氏肺囊虫(钟伟专栏)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28日 《健康时报》 2002.11.28
     北京煤炭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钟伟

    一个令人类惊恐的病毒———艾滋病病毒已肆虐全球。该病毒侵犯人体淋巴系统、摧毁人体免疫功能,故又称为人体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病毒。当人体的免疫功能被艾滋病病毒摧毁后,卡氏肺囊虫就乘虚大举“入侵”人体肺部,引起肺泡急性炎症反应而导致人体死亡,医学称为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CP)。因此,卡氏肺囊虫已成为艾滋病病毒掠夺人体生命的帮凶。

    卡氏肺囊虫是于1912年被人类发现的一种寄生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它的外形是一个圆形的囊,每个囊内包着8个子孢子,每个子孢子只有5~7微米,故又称为卡氏肺孢子虫。在80年代以前,人类尚不认识艾滋病,对卡氏肺囊虫也非常陌生,在人们的生活中几乎没听说过卡氏肺囊虫这个怪异的名字。即使在医学教课书中,也很少去描述这一罕见的寄生虫。因为,大自然中的卡氏肺囊虫,主要是寄生在一些兽类动物的体内,如:鼠、狗、猪、兔、羊等,很少侵犯人类。

    这是因为健康的人体有着强大的防疫“部队”———淋巴细胞。当卡氏肺囊虫一侵入人体,就会被“战士们”包围消灭。所以,卡氏肺囊虫对健康的人体是望风而逃,避而远之。
, 百拇医药
    在艾滋病问世前,世界上曾有过几例关于人体感染卡氏肺囊虫的报道。它主要发生于早产儿、营养极度缺乏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卡氏肺囊虫“光顾”了这些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人体,引起了PCP而死亡。

    在艾滋病肆虐人类的今天,卡氏肺囊虫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明星”。如某某患了PCP,那已成为患了艾滋病的代名词。这是因为艾滋病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最主要的病原体就是卡氏肺囊虫,达80%左右。由于该寄生虫只侵犯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人体,所以艾滋病与PCP几乎是因果关系。

    大自然中一个小得微不足道的寄生虫,即使偶尔吸入肺部,对健康人体并无大碍。但如是艾滋病的个体,因体内的淋巴细胞已被艾滋病病毒“浩劫”一空,卡氏肺囊虫就在这种无“卫士”干预的适宜环境下,肆无忌惮地迅猛繁殖。肺泡是卡氏肺囊虫的寄生场所,它的繁殖与破坏在肺泡引起一种特殊的炎性病变:大量的泡沫状液体渗出,充满了肺泡和毛细支气管,阻塞肺部的气体通道,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 百拇医药
    PCP是一种病情发展十分迅速而凶险的肺炎,早期发生在一侧肺叶,短时间内播散至双肺。起病初期可表现为低热、咳嗽、气促等,在数天后出现高热和极度的呼吸困难、口唇面部发紫,濒临死亡状态。PCP的整个病程只留给人体4~8天的时间,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疗,病死率高达90%左右。

    对于卡氏肺囊虫,医学上并非没有能力去对付它,在该寄生虫尚未成为“明星”前,就有了对付该寄生虫的特效药物———戊烷脒。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地让患者用上这一特效的“武器”,可以使PCP患者的病死率下降为3%以下。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卡氏肺囊虫,才能将它的危险性降到最低的限度。

    世界上一切生命都是在生与死的斗争中生存或死亡。在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的抗争演绎着血腥的弱肉强食,卡氏肺囊虫与人体之间的抗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只有当人体在其它因素如:艾滋病等病原体摧毁了人体的防线后,卡氏肺囊虫才能成为危害人体的“恶魔”。艾滋病病毒与卡氏肺囊虫狼狈为奸,已成为艾滋病的帮凶。然而,人类如果能远离艾滋病,那卡氏肺囊虫尽管对人体“垂涎三尺”,也永远是痴心妄想。

    (北京煤炭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钟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