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预测
编号:10176453
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2001年回顾与2002年展望(一)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20日
     王光清

    一、医药行业和生物制药行业总体情况回顾

    1、我国医药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和发展战略

    据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的统计资料,医药行业将成为我国2001年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预计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700亿元左右,利润总额达165-170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从1-4月份统计情况看,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15.6%,销售收入增长13.7%,出口增长16.6%,利润增长18.8%。但受国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最近一些大的进出口公司订单减少,预计全年医药行业出口增幅将有所下降。

    在未来2-3个5年计划或更长的时间,我国都要为实现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而努力,要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同时,要坚持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采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产品发展的重点是生物技术药品和现代中药;现代中药将成为“十五”期间的投资重点。
, 百拇医药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是整个医药工业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中坚力量,也是上市公司中的优势板块,其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制度创新,如加快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国有资产新的管理方式,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等。在重组时要处理好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的关系,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科学、独立、制衡的机制。加入世贸组织后,医药行业要学习并运用新的市场经济规则,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优势互补地组建大公司大集团,在世界统一大市场中力争占有较大份额。

     2、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总体情况回顾

    截止2000年,我国已有干扰素、白介素、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人生长素和胰岛素等18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获准生产并投放市场,还有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Ⅱ、神经营养因子和葡激酶等9种基因工程药物已完成临床前试验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因子等9种药物已经进入中试,治疗帕金森氏综合症、老年痴呆症等的18种药物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其中大部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6种基因治疗方案已经和即将进入临床试验。1996年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年销售额约为5亿元人民币,到2000年已经增长到约40亿元人民币。经过近15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基因筛选、基因扩增、基因重组、基因转移、基因测序、基因克隆、基因治疗、基因诊断、基因芯片和基因表达等基因工程制药行业相关的技术体系,已有370多家新兴生物技术公司,其中有100多家应用基因重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活动,规模较大的公司有10余家,已有天坛生物、深圳科兴和沈阳三生等数家企业的年销售额超过亿元。可以说,我国的基因产业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根据研究,大约5年之后,我国的基因工程制药产业还会出现一个商品化高峰。
, 百拇医药
    二、2001年上半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的统计分析

    有人统计,沪深股市81家医药类上市公司2001年中期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37,484万元,比去年增长3.50%;平均净利润为2,95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4%;每股收益达到0.124元,高于去年同期3.33%,也高出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平均水平20.98%。这表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仍然是一个值得投资者关注的群体。15家生物制药公司2001年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3元,足足比去年的0.151元下降了11.92%,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19.88%,其平均净利润水平却下降了7.08%,表明市场竞争加剧,行业赢利能力减弱。但我们统计了31家生物医药相关上市公司,2001年平均每股收益为0.15元,基本与2000年的0.16元持平;主营业务收入从2000年的平均45,822万元下降到2001年的42,487万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2000年的7.26%下降到2001年的5.16%,然而平均净利润从2000年的3,479万元上升到2001年的4,224万元,大幅增加了21%。看来统计取样不同,产生的结果差异较大。我们虽然基本同意生物制药行业市场竞争加剧、赢利能力减弱的观点,但因为中国上市公司中真正主营业务为生物医药的上市公司少之又少,所以我们认为需要细分产品或公司分别进行研究才有比较大的意义,下一段我们将对此问题作一较为详尽的分析。
, 百拇医药
    三、如何看待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

    本主题主要研究上市公司生物医药业务的盈利情况,而这儿指的生物医药业务主要指生物制药。所谓生物制药就是应用生物技术来制造药物,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目前最为主要的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产品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血液制品和微生物发酵产物等。

    我们以生物制药产品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比重作为一个衡量指标来评判一个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情况。如果该比例大于50%,我们确定该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物制药;如果该比例在20-50%,我们认定生物制药产品对该公司业绩有重大影响;如果该比例在0-20%之间,我们认定生物制药产品对该公司业绩仅有较小影响(我们称之为“镀金”公司),如果还没有实现销售,我们认为该公司已介入生物制药(注:采用此标准是参考2001年新版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控制、重大影响等的划分标准)。采用上述标准,我国介入生物医药的上市公司基本可分为四类(见表1):
, 百拇医药
    分类标准上市公司 主营为生物制药天坛生物、北生药业 生物制药对主营有重大影响长春高新、粤宏远 生物制药对主营有较小影响复星实业、江苏吴中、华北制药、山东金泰、丽珠集团、四环生物、长百集团、厦门国贸、新大洲A、海王生物、南京医药、天然科技、通化东宝、桂林集琦、华晨集团、东阿阿胶、深圳石化、大江股份、天目药业等 已介入生物制药九发股份、三九生化、苏常柴 、华神集团 、双鹤药业、望春花 、张江高科、交大昂利、太太药业等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真正主营生物制药的上市公司很少,大部分仅有少量生物制药业务或仅有生物制药概念。由于信息披露不够全面,我们难以获得生物制药产品的详细销售情况,但综合各方面得到的信息和资料,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细胞因子类和血液制品类药物的销售和盈利能力下降。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初刚上市时,基因工程药物非常昂贵,加上只是仿制药,没有GMP认证要求,建立一个公司的投入相对较小,所以利润非常之高,有的公司年投资回报率竟高达100%。受到这种高额利润的驱动,前期有过多企业低水平介入该行业。据粗略统计,截至2000年,EPO生产企业有17家,G-CSF有20家,干扰素超过20家,盲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必将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和恶性竞争,产品供大于求,最终引发价格大战,比如去年沈阳三生公司将基因工程干扰素的价格大幅下调60%,最终导致众多基因工程制药企业的销售和盈利能力下降。
, 百拇医药
    疫苗类产品的销售额有所上升。目前上市公司中介入疫苗类产品的上市公司很少,仅有天坛生物、长春高新、北生药业和华北制药等少数几家上市公司有疫苗的生产和销售。由于信息披露不详,我们无法了解各种疫苗的具体销售情况。但从公告的有关数据来看,疫苗类产品的销售势头不错,比如天坛生物2001年中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分别为8,644和5,52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2%和31.5%,长春高新下属的主营为疫苗的长生实业公司2001年上半年就完成主营业务利润1,706万元,已与去年全年的主营业务利润持平。

    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的发展较快。单克隆抗体的市场需求和销售表现非常引人注目,目前其全球年销售额已高达40亿美元,而且全球处于临床研究中的单克隆抗体约100个,大致占所有正在研制的生物技术药品数目的25%,显示了单克隆抗体的巨大发展潜力。国内上市公司中目前仅有粤宏远一家有此类产品,该公司下属的生产单克隆抗体的逸士公司200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1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6%,盈利254万元。
, 百拇医药
    四、2002年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经营的有关因素

    主要因素有两个:政策因素和行业因素。

    就中国入世后有关药品政策变化而言,不外乎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进口关税和开放药品市场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根据有关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我国目前的生物仿制药是可以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的,只是不能到知识产权保护国去销售,而我国目前的生物仿制药基本上没有出口,因此这些方面政策的修改估计对目前的生物医药企业的冲击较小。降低进口关税和开放药品市场其结果主要影响药品价格,而目前我国生物制药类药品的价格基本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

    行业因素方面,由于前期介入细胞因子类药物的生产企业较多,目前国内市场已严重供大于求,降价销售和调整发展已成为必然。国内该行业的领先企业沈阳三生公司已在去年率先将干扰素的价格大幅下降60%,预计其它细胞因子类药物的降价销售也势在必行,因此生产企业急需调整发展战略,相信这一调整将有助于该行业的健康发展。疫苗市场的竞争不会像细胞因子类药物那样激烈,目前竞争基本处于一种相对平稳状态。随着新品的不断开发和自身市场的逐步扩大,该类药物将会有一个平稳发展时期。而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在世界市场上属于最新产品,在我国这类产品的开发纯属凤毛麟角,但它所针对的市场容量巨大,因此预期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在我国将会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五、2002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展望

    根据上述分析,展望来年,我们认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藉细胞因子类药物提升业绩的可能性很小;相反,原来依赖细胞因子类药物提升业绩的公司将可能出现业绩下滑。然而,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并不是那么悲观,仍然还有不少亮点,比如疫苗(如乙肝疫苗和狂犬疫苗等),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会不断增强,因此疫苗市场就会随之扩大;又比如生物导弹药物――单克隆抗体,1998年批准上市的美国GENENTECH公司的治疗乳腺癌的Herceptin是世界上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药物,到2000年全球单克隆抗体的年销售额就已扩大到40亿美元,而在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因此单克隆抗体在我国的发展空间是不言而喻的。-未完-, http://www.100md.com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