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预测
编号:10176452
哈药东盛争购丽珠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18日
     哈药锁定丽珠

    哈药董事长刘存周“两年收购3家上市公司”的目标之一,开始浮出水面。

    一位与诸多上市公司有密切关系的投资公司经理透露,哈药已将近期的目标锁定为珠海丽珠集团,“丽珠董事长易振球、总裁徐孝先与刘存周交情很深,经他们向光大集团总公司推荐,哈药成为收购丽珠控股权的最重要买主。”

    丽珠对哈药极具吸引力。这家成立于1985年的企业是我国第一家在A、B股同时上市的医药企业,它生产的百余个品种涉及化学药、生物工程、抗生素、中成药、保健品及医用电子设备等领域。

    据专业机构评估,丽珠的品牌价值高达3亿元。截至2001年上半年,丽珠集团拥有总资产16.3亿元,全资、控股及合资企业20多家,资产负债率仅38.51%。

    但自1998年至今,丽珠的命运一直掌握在光大集团手中。
, http://www.100md.com
    去年初,为了退出非核心业务领域,光大集团决定将其持有的丽珠集团全部股权(38,917,518股,占丽珠总股本的12.7%)悉数转让。正谋求职工持股的丽珠集团员工便通过他们组建的珠海市桂花职工互助会,委托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收购光大拟出让的股权。

    然而,浙江国投与光大签订的收购协议却未获财政部批准。“这项收购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国家财政部企业司股权管理处谢军处长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解释道。

    此后,十多家公司蜂拥而至。因为只需获得12.7%的股权,就可掌控整个丽珠集团,这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对在保健品市场业绩不断滑坡的哈药而言,如果能将丽珠收入囊中,便有望扭转目前的颓势,产品结构将更加合理,在市场营销上可南北呼应。

    “哈药股份的大股东哈药集团曾经与光大集团就转让股份事宜有过接触,但未有结果。”1月8日,哈药股份董事会秘书林本松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小心翼翼。但有知情人证实,哈药一路过关斩将,现已成为争夺丽珠控股权的最后两个买主之一。
, 百拇医药
    东盛出价最高

    另一个买主是东盛科技――西安一家依靠饮品起家的民营企业。

    东盛科技的前身是1996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的同仁铝业,1999年,东盛集团买壳上市,成为第一大股东。紧接着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东盛科技运用重组、收购等资本运营手段,在向医药产业转型的征途上迈出了三大步:2000年3月,将东盛科技旗下的电解铝资产与陕西东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物制药资产进行置换,使东盛科技成为以生物制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2000年8月,东盛科技收购了我国唯一的麻醉药品生产企业――青海制药集团,获得在这个领域的垄断优势;

    2000年11月,东盛科技完成了对江苏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公司的收购,获得了盖天力、白加黑等著名品牌。

    “丽珠在医药行业是一个比较大的企业,许多公司希望能参与这个项目,我们也希望能参与。”1月7日傍晚,记者电话采访时,东盛科技常务副总经理张斌对争夺丽珠控股权一事态度坦然。
, http://www.100md.com
    据知情人介绍,在桂花职工互助会收购光大拥有的丽珠控股权受挫后,北京一家亏损的科技公司与光大签订了一个收购协议,并报到了财政部。

    但财政部尚未审批之前,光大与那家公司发生了纷争,于是光大把这份文件从财政部撤了回来。

    东盛的武器是收购价格。由于追逐者众,光大拟转让的股权价格现已突破每股4元大关,比去年初转让给浙江国投时高出了整整1元,但东盛科技仍志在必得。“因为大家都在竞争,我们觉得值。”张斌胸有成竹,“通过这一步操作,对我们医药产业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东盛的价格出得比哈药高,”接近丽珠集团总裁徐孝先的人揭开了秘密,“光大对哈药的经营状况不满意,所以尽管丽珠看好哈药,但究竟卖给谁,现很难定下来。”他透露,1月7日,丽珠高层还开会讨论这件事。

    难解难分
, 百拇医药
    虽然东盛科技气势逼人,它却有不少“软肋”,资金瓶颈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近两年不断收购重组,其资金已捉襟见肘。资料显示,东盛科技总资产8.2亿元,但净资产仅3.2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1%。迄今它为子公司陕西东盛医药有限公司提供信用担保1.8亿元,为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公司提供信用担保2000万元,合计对外担保达2亿元。

    此外,其第二大股东陕西东盛药业股份公司总共持有东盛科技法人股4508万股,占东盛科技股份总数的24.12%,但目前已有18.46%的股权质押给相关银行,因此丽珠职工对东盛的资金实力普遍表示担忧。

    “资金肯定不成问题,”张斌坦陈,“我们既然参与这个项目,肯定有足够的资金。”

    但东盛科技的民营性质也阻碍它在现阶段收购光大持有的国有股。谢军处长在电话中明确表示:“国有股减持,要等国务院关于国有股减持的办法出来后才能进行。”
, http://www.100md.com
    “我相信,国家政策在这方面会有所调整”,张斌信心十足。张斌承认,哈药的国企性质会使它在竞争中占些便宜,但东盛对在竞争中取胜“非常有信心”。

    但丽珠高层无疑希望哈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为哈药与丽珠有许多相通之处,其中最重要的是,两家公司的决策者都孜孜以求经营层持股。

    尽管徐孝先一再声明,关于谁来收购丽珠一事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他还是承认作为合作对象“哈药比东盛要理想”。因为东盛收购将把“MBO的计划打乱”。

    虽然桂花职工互助会收购光大控股权未果,但他们一直在谋求变通的机会,他们最大的希望是将来能从新的大股东那儿受让一部分股权。由于桂花职工互助会控股90%的丽士投资公司目前已经成为持有丽珠集团7.31%股权的第二大股东,一旦新的控股股东同意出让部分股权,丽士便极有可能成为丽珠的新主人,丽珠的MBO计划将不战而胜,也许这才是围绕丽珠控股权之争的要害所在。
, http://www.100md.com
    “我们现在还没有考虑经营层持股这个问题,”张斌坦言。东盛科技若输给哈药,也许就输在这里。因为尽管整个事件的最终拍板权掌握在光大手里,但丽珠的意见也很重要。

    华源坐收渔翁之利?

    哈药和东盛对丽珠控股权的争夺,使哈药与华源的重组变得扑朔迷离,变数横生。如果哈药、华源能够按原计划顺利联姻,一旦哈药入主丽珠,华源也就间接控股了丽珠。

    但刘存周是否愿意将收购丽珠的胜利成果拱手相让?

    而且华源的破绽已现。

    自1999年,华源集团收购靖江葡萄糖厂,正式进入医药行业至今,华源已先后将江苏吴县市农药化工集团、安徽阜阳制药厂、辽宁本溪第三制药厂、安徽朝阳药业公司、辽宁抚顺药业集团等医药企业收入麾下。

, http://www.100md.com     如今华源集团4个上市公司华源发展、华源股份、华源制药、华源凯马中,除华源发展仍然坚持服装主业外,其它三家公司都已经进入医药领域,华源制药更已成为地地道道的医药类上市公司。

    然而迄今为止,华源收购的医药企业中,缺乏有影响和凝聚力的强势品牌,分散的资源也未及时进行整合。资产50亿元,但却分散在30多家海内外企业和4个上市公司中。由于扩张速度过快,华源的资金瓶颈已逐渐显现。

    华源股份为向银行贷款,仅在去年8月13日至12月4日的短短四个月时间里,就先后与飞乐股份等三家公司签订互保协议,涉及金额5亿元人民币。

    华源迄今收购的大多是弱势医药企业,随着新《药品管理法》的实施,这些企业要想顺利通过GMP和GSP认证,华源集团还需投入大量资金。

    此外,华源集团雄心勃勃地要在2010年前建成1万家医药零售连锁店的计划,在京沪穗及海外建立医疗健康产业的计划以及江苏无锡的“中华药谷”,都在嗷嗷待哺。

    假如刘存周洞悉了这一切,哈药脚踩两只船也就在情理之中。

    一旦丽珠的控股权落入哈药手中,华源与哈药的重组便隐藏变数。无论结果如何,对进入医药行业后的轨迹作一番检讨,应成为华源的当务之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