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2000年第11期
编号:10505205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检测在Graves病诊治监测中的价值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2000年第11期
     作者:陈振宇 梁贵怡 蔡靖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510180

    关键词: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Graves病

    广东医学001132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阶段Graves病患者血中TRAb含量变化。方法 采集92例Graves病患者、20例其他甲状腺疾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液中3种自身抗体的测定结果,按临床表现、甲状腺激素测定结果及治疗情况分为初发组、治疗缓解组、治疗未缓解或复发组、其他甲状腺病组。结果 初发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MCA)的阳性率分别为88%,59%和71%;缓解组的TRAb显著低于初发组(P<0.01),未缓解组与初发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缓解Ⅰ组与缓解Ⅱ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5例停药6个月至3 a的患者TRAb均阴性,未缓解Ⅱ组的14例GD患者中有6例为复发,其中有5例阳性。TGA,MCA除缓解Ⅱ组显著低于初发组(P<0.05)外,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RAb在临床诊断Graves病及帮助医生决定是否停用抗甲亢药物,在预测抗甲亢药物治疗后的复发或缓解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百拇医药
    Graves病是甲亢中最常见的类型,以中年妇女较为多见,达2%以上,近年来有逐步升高的趋势[1]。目前临床治疗所选用的药物对大多数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治疗的长期缓解率差异很大,30%~70%的患者停药后复发[2,3]。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不同情况患者的自身免疫指标的研究,寻找到一种好的预后指标,以判断各种情况下Graves病的复发率,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初发组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33±10)岁;全部未经ATD治疗。缓解组41例,再分成两组,Ⅰ组:22例,男6例,女16例,年龄(35±15)岁,服药治疗0.5~2 a(1个疗程);Ⅱ组:19例,男3例,女16例,年龄(32±15)岁,服药治疗2 a以上。未缓解或复发组34例,再分成两组,Ⅰ组:20例,男3例,女17例,年龄(35±15)岁,服药治疗1.5~2 a(1个疗程);Ⅱ组:14例,男3例,女17例,年龄(30±15)岁,服药治疗2 a以上。其他甲状腺疾病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3±15)岁。正常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2±10)岁,无临床症状及病史,实验室检测正常。所有受检测者均空腹抽血,-20℃冰箱保存血清,统一进行检验。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TRAb测定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核医学技术中心提供的TRAB放射受体分析试剂盒(正常参考值10 u/L),用放射受体法分析。TT3,TT4测定采用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制的TT3,TT4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TSH测定采用深圳拉尔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TSH放射免疫测定试剂盒。TGA,MCA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生产的TGA,MCA放免分析试剂盒,以本院实验室指标为准,其中TGA<30%,MCA<20%。

    1.3 仪器 中国科学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环仪器厂的SN-682放射免疫γ计数器。

    1.4 统计学分析 各项参数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初发组与治疗缓解组、未缓解与缓解组患者血清TRAb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Ⅰ组和缓解Ⅱ组、未缓解Ⅰ组和未缓解Ⅱ组之间TRAb差异无显著性。TGA,MCA在初发组与缓解组、未缓解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详见表1。实验结果发现TGA,MCA的变化与TRAb迥然不同,无一致性变化规律。
, 百拇医药
    表1 3种自身抗体在不同组的阳性率情况例(%) 组别

    例数

    TRAb

    TGA

    MCA

    初发组

    17

    15(88)

    10(59)

    12(71)

    缓解组

    缓解Ⅰ

    22
, http://www.100md.com
    2(9)★▲

    6(27)

    12(55)

    缓解Ⅱ

    19

    2(10)★▲

    13(68)

    14(73)

    未缓解组

    未缓解Ⅰ

    20

    11(55)
, 百拇医药
    9(46)

    11(55)

    未缓解Ⅱ

    14

    8(57)

    9(64)

    13(93)

    其他组

    20

    0(0)★▲

    3(15)☆△

    5(25.5)☆△
, 百拇医药
    正常对照组

    30

    0(0)★▲

    1(5)★▲

    2(10)★▲

    与初发组比 ★P<0.01, ☆P<0.05;与未缓解组比 ▲P<0.01, △P<0.053 讨论

    近十几年来的大量研究已证明,Graves病的发生发展是TRAb等刺激性抗体对甲状腺刺激的结果,TRAb可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TSH受体,激化cAMP途径,使甲状腺细胞增生,激活甲状腺细胞代谢,合成甲状腺激素增加。这种自身抗体在Graves病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达83%~100%[4],本实验结果与之相符,这种IgG还可通过胎盘从而导致新生儿甲状腺机能亢进。TRAb的产生,原由Graves病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免疫调节缺陷,即Ts细胞功能减退,因而在自然突变过程中产生针对甲状腺组织抗原的T细胞时,不能予以抑制。这种T细胞与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发生细胞免疫反应,并辅助B细胞产生TRAb,从而引起甲亢[5]
, 百拇医药
    本文在分析92例Graves病患者标本后发现,经治疗缓解后患者的TRAb阳性率远低于初发组(P<0.01),其中5例为停药6个月至3 a的患者TRAb均为阴性;而缓解Ⅰ组和缓解Ⅱ组间TRAb差异无显著性。相反,随着治疗时间的加长,TGA,MCA值上升,治疗性甲低发生的可能性增高。在未缓解的患者,TRAb与缓解组差异存在显著性,而未缓解Ⅰ组和未缓解Ⅱ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由此,我们同意有学者认为在抗甲亢药物治疗12个月后做TRAb测定可预见停药后3 a内疾病转归,受体分析有助于医生决定是否停止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意见[6]。更重要的是该检测反映治疗中个体的差异,从而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我们可以假设,对于经过长期治疗而TRAb持续阳性的患者,可考虑采用手术治疗,当然,这还要排除甲状腺萎缩或破坏性病变的存在,使其储备能力降低,对TRAb刺激无反应而持续在缓解状态的情况。TRAb可作为Graves病长期缓解的一个指标。

    未治疗的Graves患者中TRAb的阳性率高达88.2%,这些抗体只在AITD(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血中检出阳性,非AITD如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等患者(其他组)体内不能测到[7]或测到很低的TRAb,因此检测此类抗体可协助AITD的诊断。
, 百拇医药
    TGA,MCA在Graves病初发时常有升高,本文的实验结果发现TGA,MCA的变化与TRAb迥然不同,无一致性变化规律。TGA,MCA属细胞破坏性抗体,是甲状腺自身抗体中的抑制性类抗体,当其在体内占优势,患者表现为甲减,现多用于临床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甲低和治疗甲亢时引起的甲低。

    从本文的结果来看,TRAb对Graves病的诊断、判断其复发和长期缓解具有重要价值。综合分析TRAb,TGA和MCA对甲亢、甲减和桥本甲腺炎的影响,不仅能起到协助诊断的作用而且对分型、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态,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也都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高妍.应用基础研究指导临床实践提高Graves病的长期缓解率.中华内分泌杂志,1995,11(8):131

    2,Sanders, Oda, Ken,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thyrotropin receptor fuction-structure relationship. Baillieres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7, 11(3): 451
, 百拇医药
    3,Akuzawa M, Murakami M, Muzawa M, et al. Preserved activation of thyrotropin receptor antibody to stimulate thyroid function despite long-term treatment in euthyroid patients with Graves' disease. Eur J Endocrinol, 1998, 138(3): 281

    4,Smith BR.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的测定与临床.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8,9:106

    5,毕爱华,龚非力,王力人,等.医学免疫学.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 217

    6,王铸钢,陈家伦,许曼音,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与GD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甲亢缓解或复发的关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3,9(3):146

    7,刘 超,张忠邦.甲状腺特异性抗体.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4,10(1):28

    (收稿日期:2000-04-0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