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0503200
小肠出血41例病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10期
     作者:王超 赵天娇

    单位:王超(116011 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赵天娇(116011 大连铁路医院)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001056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大大提高。但对于treitz韧带以下的小肠出血的诊断仍较困难。现将我院近20年来经手术证实的41例小肠出血患者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21~71岁,平均50.5岁;病程5 d~5年,平均1.5年。

    1.2 临床表现 黑便26例,慢性贫血28例,腹部包块6例,腹痛16例,便血15例,发烧3例,血红蛋白30~75 g/L。所有患者均行电子胃镜、结肠镜检查以除外胃、十二指肠及结肠出血;然后选择性行小肠气钡造影、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 99 mTc核素扫描。上述病例最后均经手术证实。

    1.3 结果 41例患者中,小肠肿瘤22例(良性肿瘤包括平滑肌瘤9例,腺瘤性息肉2例;恶性肿瘤包括恶性淋巴瘤2例,平滑肌肉瘤5例,小肠腺癌1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胰腺体尾癌侵及小肠出血1例);血管畸形13例(血管瘤6例,血管发育不良3例,血管扩张4例);美克尔憩室4例;克隆氏病2例;伤寒1例。上述患者中,通过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阳性率为57%, 99 mTc核素扫描阳性率为38%,小肠气钡造影阳性率为9%,有4%借助剖腹术中内镜检查确诊。

    2 讨论

    本组病例经全胃肠道造影和小肠气钡造影检查仅提示阳性结果4例。选择性血管造影是当前诊断小肠血管畸形、肿瘤的最佳方法,对于判定出血部位及病变性质均有帮助,但出血速度必须在0.5~1.0 ml/min时方可见造影剂外溢。故急诊行血管造影更有意义。

    99 mTc标记红细胞放射性核素扫描对小肠活动性出血的定位诊断较敏感,一般出血速度0.05~0.1 ml/min即可测出核素外溢至肠腔的情况,但有一定的假阳性,一般在血管造影之后选择进行。本组有16例为阳性。术中内镜检查是确诊小肠出血最有效的方法,本组病例有2例是在术中行内镜检查才确定病灶的。

    消化道出血是急、重症之一,对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在排除了胃、十二指肠、结肠疾病后,要考虑到小肠出血,但小肠仍为消化道盲区之一,诊断有一定困难。有针对性地及早地进行下一步检查是必要的,直至剖腹探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修回日期:2000-08-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