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503090
正常血压糖耐量低减患者尿白蛋白排出率相关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0年第2期
     左祥生 杨明功 莫蔚林 王长江 任安 彭永德 邢学农 杨静

    摘 要 对217例正常血压糖耐量低减(IGT)患者及160例正常人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进行了测定,且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对正常血压IGT患者UAER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IGT患者UAE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IGT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值(WHR)及血清服糖后2 h胰岛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GT患者UAER仅与SBP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压正常的IGT患者UAER增加,且伴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增加。

    关键词:糖耐量低减 尿白蛋白排出率 收缩压 心血管病

    微量白蛋白尿是目前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指标。研究表明早在糖耐量低减(IGT)阶段已存在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明显升高〔1〕,影响IGT患者UAER因素很多,业已明确,高血压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为了研究高血压以外因素对IGT患者UAER影响,我们选取了1994~1995年安徽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新发现的正常血压IGT患者进行了UAER测定,并对其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试图为IGT的干预治疗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 百拇医药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自1994年~1995年安徽省糖尿病普查人群,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1985年WHO标准诊断为IGT者(空腹血糖<7.8 mmol/L,服糖后2 h血糖为7.8~11.1 mmol/L)421人,其中不伴高血压、尿蛋白定性检查阴性且资料完整者共217例(SBP≤18.7kPa和DBP≤12.0 kPa),其中男120例,女97例,年龄33~73岁。在普查中,另选160例年龄相当、OGTT检查及血压测定证实为糖耐量正常且血压正常者,其中男90例、女70例。所有受试者均无心、肺、肾、肝及传染病史。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禁食12 h后于清晨作75 g OGTT,测定空腹血浆血糖(FB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餐后2小时BG(2 h BG)及2 h INS。次日清晨排空膀胱后饮白开水300 ml,准确收取1 h尿量测定白蛋白含量,计算UAER。血压测量即于晨8∶00~9∶00,取坐位测右上臂肱动脉血压三次,取平均值。同时测量了身高、体重、腰围及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腰臀比值(WHR)。放免法作尿白蛋白及血浆胰岛素测定,余指标采用常规实验方法。根据李光伟等〔2〕方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即ISI=1/(FBG×FINS)。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统计均采用6.04 SAS统计软件包。UAER、FINS、2 h INS、ISI呈偏态分布,取自然对数后呈正态分布。正态分布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UAER另用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表示结果,采用秩和检验进行两组结果的比较。UAER(取自然对数值)相关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本组IGT患者UAE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发现本IGT组SBP、DBP、BMI、WHR、2 h BG及2 h INS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SI显著低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正常血压IGT组及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

    指 标

    正常血压IGT组

, http://www.100md.com     正常对照组

    例数(男/女)

    217(120/97)

    170(90/70)

    年龄(岁)

    49.6±11.7

    47.1±11.6

    SBP(kPa)

    15.7±1.6**

    15.3±1.7

    DBP(kPa)

    10.0±1.1*
, 百拇医药
    9.6±1.2

    BMI(kg/m2)

    23.9±3.8**

    22.6±3.3

    WHR

    0.89±0.07**

    0.87±0.07

    FBG(mmol/L)

    5.3±0.9

    5.1±0.8

    2 h BG(mmol/L)
, 百拇医药
    9.0±1.0**

    6.4±1.0

    FINS(mU/L)

    2.27±0.50

    2.14±0.49

    2 h INS(mU/L)

    3.89±0.72**

    3.38±0.79

    TC(mmol/L)

    4.9±1.3

, http://www.100md.com     4.6±1.2

    TG(mmol/L)

    1.3±0.8

    1.2±0.7

    ISI

    -6.86±0.57**

    -6.66±0.54

    UAER

    1.68±1.23*

    1.58±1.24

    UAER▲▲(μg/min)
, 百拇医药
    5.8(6.3)*

    4.5(5.4)

    取自然对数值,▲▲取中位数(四分位间距);*P<0.05,**P<0.01

    2.2 本组IGT患者UAER与年龄、SBP、DBP、BMI、WHR、FBG、2 h BG、FINS、2 h INS、TC、TG、ISI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仅为SBP,未见其他有显著意义的相关因素。结果见表2。

    表2 正常血压IGT患者UAER多元逐步回归结果

    因变量

    自变量

    回归方程
, 百拇医药
    P值

    复相关系数

    UAER*

    SBP

    y=1.768 2+0.023 505x

    0.024 6

    0.084 2

    *取自然对数值

    3 讨论

    高血压对糖尿病、糖耐量低减患者UAER水平的增高作用已得到公认。亦有人报道,在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中,UAER水平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血压,特别是收缩压是与UAER密切相关的首要因素〔3〕。但在正常血压的IGT患者中血压与UAER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观察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正常血压的IGT患者UAER水平显著升高。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在本组IGT患者中,与UAER唯一相关的因素是收缩压,即随着收缩压上升,UAER进一步升高,SBP是UAER独立风险因素。此结果提示,对IGT患者,即使在正常血压范围内,收缩压上升仍可能影响肾小球内压,从而影响UAER水平。
, http://www.100md.com
    早在2型糖尿病发生之前即IGT阶段,已存在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与死亡率的增高〔4〕。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等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独立风险因子。微量白蛋白尿已被广泛地接受为糖尿病人群中心血管并发症的预报因子〔5〕。UAER与血压、异常的血脂代谢、高胰岛素血症等因素的相关关系被逐渐发现〔6,7〕。但由于在这些研究中,研究对象同时存在有大血管病变及高血压,从而使UAER与这些危险因素的伴随关系受到怀疑。本组资料克服了高血压对UAER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血压IGT患者血压(包括SBP及DBP)、BMI、WHR、2 h INS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SI却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表明这部分IGT患者发生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仍显著增加。结合本组IGT患者UAER水平升高及其与SBP的相关关系,提示这组血压正常的IGT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水平增高,且UAER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关系密切。

    综上所述,即使在血压正常的IGT患者,除糖代谢异常外,已存在许多其他方面的异常,尤应注意其UAER水平的升高及其与SBP的相关性。因此,在逆转IGT过程中,在注意纠正糖代谢异常同时,严格控制血压及防治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对改善这部分患者预后同样十分重要,其中对IGT患者血压控制标准是否应更严格、控制的标准如何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 百拇医药
    左祥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博士研究生(200025)

    左祥生(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230022)

    杨明功(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230022)

    莫蔚林(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

    王长江(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230022)

    任安(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

    彭永德(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230022)

    邢学农(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

    杨静(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陆菊明,潘长玉,田慧,等.糖耐量低减患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观察.中国糖尿病杂志,1995,3(4)∶210

    2,李光伟,潘孝仁,Lillicjas,等.检测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一项新指数.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656

    3,游志勇,汪恕萍,周波,等.正常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多因素分析.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3)∶157

    4,Pan XR,Hu YH,Li GW,et al.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ECG-indicat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risk factor among Chinese,Da Qing IGT and diabetes study.Diabetes Care,1993,16∶150
, 百拇医药
    5,Mattock KB,Keen H,Viberti GC,et al.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in type 2 (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ic patient.Diabetologia,1988,31∶82

    6,Haffner SM,Stern MP,Gruber MKK,et al.Microalbuminuria:potential marker for increase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in non-diabetic subjects?Atherosclerosis,1990,10∶727

    7,Metcall PA,Baker J,Scott A,et al.Albuminuria in people at least 40 years old:effect of obesity,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emia.Clin Chem,1992,38∶18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