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503214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引流血回输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赖克

    单位:赖克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钦州 535000)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引流;血液;输血;护理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0002153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5817(2000)02-0335-01

    我院自1996年4月~1999年11月,共行浅低温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术39例,其中6例术后出血较多者给予收集心包、纵隔引流血回输,辅以输少量新鲜血,除1例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顽固性心衰、肾衰外,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6例中男2例,女4例,年龄22~60岁,平均41岁。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1例,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4例,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病变1例;心功能Ⅳ级5例,Ⅲ级1例。行双瓣膜置换加三尖瓣环缩术1例,双瓣膜置换术3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成形、血栓清除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阻断主动脉时间最长110min,最短30min;转流时间最长142min,最短38min。所有病例术前均无出血史,凝血功能检查正常;均在CPB结束后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1.3∶1以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恢复至术前水平。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12h内,引流量最多者3380ml,最少者1500ml。二次剖胸止血2例,距第一次手术时间为4~11h。其中1例于2次剖胸术后5h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衰、肾衰。全组患者常规作ACT监测,仅1例异常,给予补充鱼精蛋白。回输引流血最多者3200ml,最少者500ml。

    3 护理体会

    3.1 收集引流血回输方法 将引流管的近心端经有过滤装置的采血器连接于内盛一定枸椽酸钠保养液的集血瓶(或袋)中,每收集200ml引流血,加入青霉素钠20万U及地塞米松5mg后及时回输。整个过程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回收血液被污染而引起回输后不良反应。

    3.2 为减少引流血的血细胞破坏,应做到 ①调整室温在20~22℃,集血瓶(或袋)置于装有冰块的小盆中,每次收集时间不超过1h,并于30min内回输完毕,以保证血液的质量。②挤捏心包、纵隔引流管前应充分用石腊油润滑引流管的近心端,一手在上捏紧固定,一手由上向下滑行挤压,保持持续负压片刻,如此反复数次,尽量减少挤捏及过大负压吸引对血细胞的损伤。
, 百拇医药
    3.3 引流血回输后的观察

    3.3.1 一般状态观察 注意患者的神志、肢端温度、肤色等。如患者循环功能良好,常安静配合、肢端温暖、肤色红润。

    3.3.2 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的观察 注意观察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控制心脏负荷。维持血压在13.4/9.3kPa左右,心率800~100/min为宜。同时,我们体会到本组患者因术前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静脉压增高,术后中心静脉压维护在13~15cmH2O这样一个偏高水平,血压才能保持平稳。要防止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发生及升压药物、液体滴速过快使血压升高而加重出血、渗血。

    3.3.3 尿量的观察 尿量预示肾功能和肾脏灌注。维护尿量≥1ml/kg.h-1。同时要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实验室检查,注意有无输血后溶血反应的发生。
, 百拇医药
    3.3.4 体温的观察 掌握体温的动态变化、防止因发生输血反应或继发性感染而致体温升高、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而增加出血、渗血。

    3.3.5 注意补充钙剂 当引流血大量回输时,作为抗凝剂的枸橼酸钠也大量进入体内。为防止低温麻醉CPB术后枸橼酸钠代谢排出减慢[1],而发生的毒性反应,在每输入1000ml引流血后给予静脉缓慢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

    本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因术前长期肝瘀血、肝功能下降、凝血因子生成减少[2];术中CPB时间偏长(平均91min),可造成包括纤溶调节紊乱、凝血因子的消耗和抗凝物质活性增加[3]的严重凝血机制紊乱;以及术后体内有残余肝素等原因,可致术后大出血。胸腔引流血回输是自体输血方法之一。有研究[4]表明,胸腔引流血具有正常的携氧功能及正常的红细胞体积。常规回输胸腔引流血未见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5]。实践证明,把未被污染的引流血过滤回输,既节约了血源,又及时有效地扩充了血容量。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周仁兰.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应[J].中华护理杂志,1989;24(2):94

    [2] 张尔永,程述森,安琪,等.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出血原因及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8;14(5):296

    [3] 辛英才,王京生.体外循环术后纤溶调节系统紊乱的影响因素[J].中华胸心血外科杂志,1998;14(4):221

    [4] 赵康丽,赵惠英,邓硕曾,等.心脏直视术后胸腔引流血携氧功能[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9;15(2):100

    [5] Schaff HV, Hauer JM, Bell WR, et al. Auto-transfusion of shed mediastinal blood after cardiac surgery: a prospective study [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87;75:632

    收稿日期:1999-12-1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