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肺血管病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503010
北京’96国际戒烟竞赛2年随访结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心肺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杨晓辉 姚崇华 胡先芝 李 宁 高梓原

    单位: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100029)人群防治研究室

    关键词:

    心肺血管病杂志990227 戒烟竞赛是一项较鼓励成人吸烟者戒烟的方法。1980年起源于美国的社区心血管病项目和芬兰的北卡项目。经证明,这种竞赛是帮助较多的人停止吸烟的较符合成本效益的鼓励戒烟的方法。WHO欧洲区1994年开展了有13个国家参加的多国戒烟竞赛运动。1年后随访15%~20%的吸烟者戒烟成功,收到较好的效果和成本效益。

    在1994年经验的基础上,WHO/CINDI发起了5月2日至5月30日更大规模的’96国际戒烟竞赛活动。由芬兰公共卫生国立研究院协调,共有23个国家参加。参加国均采用统一的竞赛规则,年龄在18岁以上,目前仍在吸烟的吸烟者都有资格参加。参加者须在规定的日期填写登记表,然后要戒烟至少1个月。1个月后,每个国家在参赛者中抽奖。戒烟获奖者要有两个证明人(其中之一不是填表人亲属)和试验检查验证。北京市也参加了’96国际戒烟竞赛,市卫生局于1996年5月在本市东城、西城、朝阳、崇文、石景山和市府机关六个区约367万人口中组织开展戒烟登记,共有5 961人参加。1年后采用芬兰国立公共卫生学院设计的表格,随机随访了1 647人,戒烟率男性为30.6%,女性为48.3%。为了解成功戒烟1年者的长期效果,我们心防办于1998年6月又进行了2年戒烟随访。现将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随访抽样 1年随访时共有戒烟者493人。我们对朝阳、崇文、东城、石景山四个区登记点的参赛者中1年戒烟者413人进行了2年随访,实际随访到308人,随访应答率74.5%。

    随访方法 根据戒烟竞赛及1年随访调查结果,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用电话询问方式对1年戒烟者及证明人之一进行调查。

    表1 成功戒烟1年者2年随访时性别年龄分布 年龄组(岁)

    男(n=275)

    女(n=33)

    人数

    %

    人数

    %
, 百拇医药
    <25

    13

    4.7

    3

    9.1

    25~34

    67

    24.4

    6

    18.2

    35~44

    84

    30.5
, http://www.100md.com
    10

    30.3

    45~54

    49

    17.8

    5

    15.2

    55~64

    41

    14.9

    6

    18.2

    ≥65
, 百拇医药
    21

    7.6

    3

    9.1

    表2 成功戒烟1年者2年随访戒烟情况 吸烟情况

    男性(n=275)

    女性(n=33)

    人数

    %

    人数

    %

    完全不吸烟

    167
, 百拇医药
    60.7

    22

    66.7

    偶尔吸烟

    82

    29.8

    7

    21.2

    仍经常吸烟

    26

    9.45

    4

    12.1
, http://www.100md.com
    表3 戒烟2年者以往戒烟次数分布情况 戒烟次数

    男(n=143)

    女性(n=22)

    戒烟人数

    戒烟率%

    戒烟人数

    戒烟率%

    从未戒过

    83

    58.9

    16

    72.7

, http://www.100md.com     1~2次

    50

    35.5*

    5

    31.3*

    3次以上

    10

    7.0**

    1

    4.5**

    注:与从未戒过烟相比*P<0.05,**P<0.01

    从未戒过烟者的2年戒烟成功率明显高于有过戒烟经历者,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且存在随戒烟次数的增多成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
, http://www.100md.com
    图1 2年随访戒烟成功者有助于戒烟的支持因素

    由图1可见,有利于戒烟的因素中,认为自己的决心和毅力起重要作用的人占74.1%,其次是个人的健康状况占24.9%。除了影响最大的个人因素外,55.6%的成功戒烟者认为家人或朋友的支持、劝阻有助于戒烟。再就是尼古丁替代品等戒烟方法的使用,占23.3%,医务人员的规劝、支持占5.8%。

    图2 成功戒烟1年者第2年复吸的主要原因

    由图2看出,导致已坚持戒烟1年者在第2年内重新吸烟的最主要原因是同事、朋友劝烟和社交、应酬,占44.0%。吸烟环境影响占20.7%,缺乏支持和动力占3.4%。综上所述,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引起复吸占68.1%。此外,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25.0%)因素也影响戒烟者行为改变。

    在偶尔吸烟者中,最主要的复吸原因同样是同事劝烟(50.6%),其次为社交、应酬(31%),再次为所处的是吸烟环境(13.8%)。
, http://www.100md.com
    我们对2年随访女性的戒烟情况与是否得到支持做统计学卡方检验,P<0.01(P=0.003),进一步证明他人的态度和支持对戒烟者戒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随访,我们还根据调查表中设计的3个有关性格方面的问题,通过自我判断的形式就性格与戒烟结果及复吸原因之间的关系作了电话调查。共调查了246人,结果初步表明:性格的内外倾向性同戒烟难易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特别是戒烟2年后。偶尔吸烟者的行为同其性格关系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另外性格的内外倾向性在吸烟可望上也是有区别的。性格外向的人在愉快或压力大时更渴望吸烟,而性格外向者则在遭遇生活事件时更易吸烟。

    讨 论

    一、 戒烟影响因素

    1.吸烟是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的成瘾性行为,不利于戒烟的生活工作环境会动摇戒烟者的意志,影响其戒烟。社会风气对戒烟者的影响大。这提示了改变吸烟旧习,全民开展控烟宣传教育的必要性。因此,我们应在促进人们的无烟意识,营造无烟的社会环境方面多做工作。
, http://www.100md.com
    2.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25.0%)因素影响着戒烟着的行为改变。不少人仍持有吸烟能解乏、提神、调节情绪等错误认识。因此,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人们对烟害的认知水平将会有助于提高戒烟率。

    3.得到医务人员规劝、支持的占5.8%。医生的职责是防治疾病,应该为广大人群作出不吸烟的榜样,而给有戒烟需求的人提供戒烟的指导。加强医务工作者的控烟意识,促进戒烟活动的开展。

    4.9.5%的人重新吸烟是由于烟瘾或戒断症状。尼古丁成瘾性问题是影响戒烟成功的一个障碍,在控烟宣传中应注意传授尼古丁替代疗法等戒烟方法技能,以提高戒烟效果。

    5.戒烟次数与2年戒烟成功率这间存在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反复尝试戒烟,反而不易成功。我们建议有戒烟愿望的人,一旦下定决心,就应争取一次彻底戒除。

    6.有关性格与吸烟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往的研究中尚少有人谈及,本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为有效的个体化戒烟提供了依据。

    (1999-01-16收稿)

    (1999-02-10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