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851582
家庭教育中如何适度惩戒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15日 皖北晨刊
     ■杨咏梅

    孩子不听话就是“欠揍”吗?父母能不能打孩子?教育惩戒就意味着打孩子吗?家庭教育中如何适度惩戒?在美国担任了20年学校心理学家的谢刚博士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洪明博士,结合自己的经历,从不同视角讨论了家庭教育中的适度惩戒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是打孩子的理由

    许多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孩子都有过挨打的经历,洪明回忆说自己初中之前经常挨打,“当时生活在农村,我比较贪玩,经常受到母亲的暴力,很多年以后我才释怀”。谢刚9岁的时候,因为骂人差点儿被妈妈打:“这件事情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从此我再也没有骂过人。”

    针对今天很多父母把教育惩戒等同于打骂孩子,洪明提醒说:“教育惩戒与惩戒不一样。教育惩戒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使用惩戒的手段,目的是教育而不是用简单的惩罚让孩子付出代价。教育惩戒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纠正眼前的错误和违规行为;二是明确指出如何做才能更好。从广义上讲,凡是对孩子的某种权益或者利益的剥夺,比如暂时收回玩具、取消游玩安排等,都会产生惩戒作用。”

    相对于惩戒这个词,谢刚更认同管教这个概念,她说:“英文的管教‘discipline’前提是‘to guide’,也就是引导,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一种道理,学会更好地解决问题。”

    谢刚认为,家长动辄实施惩戒与焦虑有关。2016年中国家长线上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64%的家长表示“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55%表示“控制不住脾气,老想发火”,这成为家长焦虑的两大主要原因。

    家长惩戒孩子的出发点应该是想让孩子改进,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好”吗?

    洪明认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