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851570
母亲的麦秸辫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18日 皖北晨刊
     回乡下,帮母亲收麦。用收割机,很快就颗粒归仓。但有些麦地,种的是毛麦,秸秆修长,是母亲特意种的,用来掐麦秸辫。需要手割,因为机割会将麦秸打碎。

    骄阳似火,我和母亲在麦地里,汗水涔涔。母亲七十多了,依然坚持亲自下地种与收。每次劝她跟我到城市去生活,她总是说,这些地咋办哩。我说荒着吧。那不行,荒了多可惜。劝不了,只好随她。每到播种季和收获季,我就回来忙。

    将麦子运到院门口,母亲坐在大槐树下,将镰刀放在眼前,一把把割掉麦穗,然后一根一根,掐下麦秸最顶端的那一截,剩下的,弃之不用。因为只有那一段最光滑,最柔韧。这很费功夫,好几天的时间才能做完。

    所有掐下的那些一捆一捆归拢起来。在以后的日子里,就可以掐麦秸辫了。如果储存得足够多,一直掐到第二年麦收。

    母亲每次掐辫子,先将麦秸放在水里泡一段时间,直到秸秆变软。然后捞出来,用旧围巾裹着,夹在腋下,开始掐。两根交叉开始,掐出个底子来,然后一根一根续进去,辫子便一点一点长了。

    只要不下地,不做家务活,母亲就掐辫子。和街坊们站在街头扯闲话,在掐。晚上,灯下,我在桌前做作业,母亲坐在我身旁,也掐。直到熄灯睡觉,母亲的手才闲下来。

    母亲手巧,会用那些品相不好的秸秆,给我编蜗牛,或者编青蛙。“青蛙”放在桌上,用嘴轻轻一吹,会跳跃。

    掐完的辫子一圈一圈收起来,十圈是一桄,大约两米长。然后,拿到集市上,或者在村里等着,贩子们会下乡来收购,这些麦秸辫最终会去往草帽厂或工艺品厂。那时一桄只有一毛多钱,如今据母亲说,要两元多了。

    母亲与贩子们分分计较,有时谈不拢,又将麦秸辫挎回家,不卖了。隔天,另外的贩子再来,母亲又挎出去,谈价不满意,再挎回来。卖掉辫子后,有时母亲高兴,随手给我一毛两毛,我就蹦蹦跳跳去村里的小卖部买糖,或者留着,买小人书。

    母亲用卖辫子的钱,买酱醋茶盐,维持日常的一些开销。

    现在,母亲掐了卖了钱,给她孙子买吃的玩的。每次我给她钱,她都坚决不要,我回城时,偷偷给她放在枕头底下。我买房,母亲却拿来厚厚一摞钱,我这些年来给的,她都没动。

    母亲掐过的辫子,接起来,能铺成一条长长的路,有多长呢,不知道。正像这么多年来,她给予我的爱,深厚且悠长,无法计量。

    曹春雷,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