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851741
气温下降 专家支招预防“低温病”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4日 皖北晨刊
     及时增减衣服,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一些“低温病”也随之而来。医学专家提醒市民,应随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健康饮食,加强锻炼,科学阻挡疾病侵袭。

    市民王女士说,前几天就发现自己嗓子疼。偏偏在上周爬山的时候又有点着凉,之后就开始发烧。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

    对此,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一病区主任医师张湘华表示,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节。由于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大,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如果没有及时增添衣物,一不小心受凉以后很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饮食方面,要多喝水,注意补充新鲜蔬菜水果。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按时监测血压

    气温下降时,皮肤血管收缩,人体血液黏稠度会增高,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血管调节能力差,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影响心脏和脑部的血液供应,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和脑梗塞。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五病区主任医师胡喜田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秋冬季节一定要按时监测血压,如果出现血压波动,及时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规范用药,调整降压药。一旦有部分肢体活动不灵、麻木、不能说话、走路不稳等症状或者出现胸闷、胸痛、背痛等症状,应迅速就医或及时告诉旁人,请其帮忙拨打120急救。同时注意规律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适当保暖,避免因冷发病。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适度运动,预防胃肠疾病

    秋冬季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便秘等疾病发作及复发的高峰期。随着气温下降,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的抗病能力也逐渐减弱,如果大量进食一些生冷蔬果或刺激性食物,就很有可能会发生腹泻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为此,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主任医师冯瑞兵提示,预防胃肠疾病,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每餐只吃七、八分饱。注意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常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油煎食物,未煮熟的肉类、鱼类、蛋类等。其次,每天坚持适度进行慢跑、散步、锻炼等运动,促进胃肠道蠕动。

    注意关节保暖、不让关节受寒,预防骨关节病

    气温下降后,一些人会容易出现膝盖酸痛、上下楼疼痛加重。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骨科二病区主任医师武建忠表示,这些症状是关节炎的典型症状,受凉受寒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诱因。此时正值降温时节,应注意关节保暖,不要让关节受寒。

    有关节炎症状的患者,晚上睡觉前宜用热水泡脚;注意适当锻炼,散步、慢跑等适量适宜的运动锻炼可以有效预防膝关节炎的发生。同时,注意不从事下肢负重的锻炼,这样容易损伤膝关节。中老年也要注意补充钙质,如果有肥胖问题,要及时减肥,减少骨关节承受的压力。

    据《燕赵都市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