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现代名医名方 > 综合信息 > 正文
编号:13258041
名医名方:漫漫人生路 悠悠中医情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924期
     纪念《中国中医药报》创刊30周年

    我与《中国中医药报》结缘还是2006年在河南南阳上大学的时候。南阳虽说是仲景故里,中医氛围浓厚,但是在当时各种中医学习资源还是较为局限的。记得当时最幸福的事之一,就是一个人去大学报刊室读《中国中医药报》,一直到现在看报纸都是我学习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中医就要热爱中医,关心中医的发展,“新闻版”让我了解到各地的中医发展情况,看看大家都在干什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喜欢的版面莫过于“中医临床”版了,在这里有名医大家的学术精华,也有各地临床专家的心得体会,更有初出茅庐的中医新锐,我可以获取很多鲜活的知识。在这里,大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有真正的学术经验、临床心得,有一个博大宽广的胸怀,就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说这是中医的一片净土,大家不用为了晋升职称发表论文而凑字数,而是在精益求精地写体会。在这里我认识了山西平遥的王金亮老师,四川古蔺县的梅松政老师,虽未曾谋面,但对他们传播中医学术的热情甚为敬仰,也向他们学到了很多临床经验,比如用鸡内金治疗痛经等。

    2011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写作稍有成熟,这才尝试向《中国中医药报》投稿。最初写的导师赵进喜老师的经验方,“解郁明目方”“百合丹参饮”发表在《名医名方》栏目,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写的《证的三重含义》一文发表后,收到海南一位老师的亲笔信,跟我做学术探讨,并且鼓励我再写“《伤寒论》六经的实质问题”,直到现在这件事一直温暖着我,也激励着我。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医学术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我们每一位中医人的努力,感恩《中国中医药报》在我成长路上对我的无声教导,祝愿报社而立之年迎来更好的发展!(申子龙) (申子龙 北京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