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9168
与时俱进 加强中药安全性建设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911期
     有必要开展全国性的药源性损害摸底调查,建立全国性专业化的临床-科研-监管协作网络,实时监测中药药源性损害形势及动态变化,必要时进行预警。科学制定中药安全性风险防控对策,使企业在应对中药不良反应时处于更加积极主动的地位。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特异性诊断指标,并且中药临床安全性评价主要采取“排除法”诊断,也没有很好地体现中医药特点,致使中药肝损害等毒副反应“冤假错案”时有发生,这不仅抹杀了中医药对人们健康所作的贡献,也制约着中医药的发展壮大以及国际化发展步伐。

    近年来,有关中药的不良事件频频见诸于社会媒体,引发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普遍关注甚至担忧,为中医药临床安全用药与中药产业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

    虽然中药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来说,当今中药安全性形势是可控的和向好的。进入新时代,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我们认为应该与时俱进地审视中药安全性的形势和问题,加强新时代的中药安全性建设,寻求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防控对策,促进中药产业及中医药事业的科学发展。

    药品监管助力安全性问题的发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药品安全性与质量监管体系,加之社会舆论媒体的传播与监督,对包括中药在内的药品安全,我们比以前任何时期都更容易发现问题、上报问题、公开问题、处置问题。拿中药品质来说,以前,由于分类鉴定水平有限,来源于不同科、不同属、不同种的中药常混淆使用,同名异物、异物同名现象严重。现在形势完全不一样了,不仅科、属、种乃至亚种、变种都能够实现准确鉴定,而且个别指标的细微差异均能精准地检测、辨识。药品安全性监测更是如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