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青光眼
编号:13467446
早查监控 别让青光眼偷走光明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6日 科普时报
    

    专家观点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性眼病,目前中国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3%,致盲率约30%。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2100万的青光眼患者,产生近630万盲人及1000万的视觉残障人士,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2018年3月6日是第11个世界青光眼日, 3月11日—17日为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是“早查监控 守护光明”。

    最大障碍是早期无症状

    青光眼是由于眼内压超过巩膜筛板的承受能力,导致筛板扭曲变形,造成从筛孔中穿过的视神经纤维受损、变性,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甚至失明,是一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青光眼专家杜秀娟副主任表示,青光眼是一种发病极其隐匿的疾病,最大的障碍是早期无症状。青光眼主要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其中原发性青光眼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在下午和傍晚的时候视力模糊;眼球有胀痛;看近物眼睛易疲劳等,一般经休息或睡眠后自行消失。急性青光眼与之不同,可在短时间内视力迅速下降,甚至伴有呕吐、头痛等症状,有的患者误以为是感冒或急性肠胃炎。而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的角膜及虹膜之间的夹角是保持分开,发病隐蔽,早期完全没有症状。
, http://www.100md.com
    青光眼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诊断为青光眼。这个一直被认为是老年人专属的眼病,现如今也开始追赶年轻态了。有数据显示,长期每天面对电脑9小时或以上者,患上青光眼的几率是中、低量使用者的两倍。尤其是在昏暗的灯光下看电脑显示器,眼压会明显升高,容易导致青光眼。青少年进行性近视度数加深的、角膜厚度偏薄的,可能是青光眼的早期变化。

    杜秀娟表示,根据青光眼危险性和遗传性,可将患者分为三个危险级别:一级危险人群: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青光眼家族史或一只眼已患有青光眼,同时从来没有带过眼镜的远视患者,性格上出现明显的极端化,常出现头疼、雾视现象等。这类人群患有青光眼的比例较高。二级危险人群:有青光眼家族史,年龄在35岁左右,但眼压波动幅度较大,视力不明原因的下降,视野逐渐变窄。三级危险人群:无青光眼家族史,年龄较小,但看东西时色彩对比度下降,伴有眼胀者。此时出现这种状况,属于青光眼的早期。
, 百拇医药
    有双“大眼睛”的婴儿可能是青光眼。如果婴儿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但有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易哭闹、饮食差或呕吐等症状,就有可能患了先天性青光眼,这双大眼睛就可能是由于眼压过高造成的眼球扩张、变大。

    及早发现方能对症治疗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医师葛玲建议,当出现眼睛酸胀、有疼痛感;看发光体时周围会出现彩虹似的光环;眼球变硬,缺乏活力与弹性;近视度数不断加深、视力进行性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到医院明确诊断。40岁时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40岁以后每隔2-3年检查一次,60岁以后每隔l-2年检查一次。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眼科教授梁婧提醒,平时看手机的距离应限定在30厘米左右,同时保持充足的光线,时间也不能太长,每隔1小时要休息10分钟左右。青光眼患者不仅仅是眼压升高、视力下降等问题,全身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比如容易疲劳、偏头痛、顽固性失眠症等,情绪也会变得焦虑及烦躁。

    专家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测试单眼视力的好坏,即遮住一只眼,看看另一只眼是否能看清,以及用余光看到的视野范围是否一如往常。平时自查眼球硬度,将双手轻压眼球,感觉眼球的硬度,如果一侧眼球的硬度比另一侧眼球硬度大,就要引起注意。

    目前,治疗青光眼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患者。, http://www.100md.com(易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