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5549
祖父教我的“三堂艾灸课” ——怀念祖父谢锡亮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822期
祖父教我的“三堂艾灸课” ——怀念祖父谢锡亮

     祖父仙逝已近十日,我的心情无比沉重,昔日他老人家谆谆教导的情形仍历历在目。

    祖父1953年在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先生创建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实习研究班”毕业,曾在山西省襄汾县人民医院工作30多年,并于1987年创建襄汾县中医医院。1990年,祖父退休,1991年从襄汾县搬迁到侯马市定居,当时没有开设门诊,由于每天前来家中看诊的人太多,就在西房摆设了三张床,为前来的病人或针或灸。祖父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要把他的仁爱医德和精湛医术传承下去。在祖父身边侍诊的几十年,祖父对我的教导总结为“三堂课”,是我一生的财富。

    第一课:学做人、背歌诀

    我从学校毕业后,1993年10月16日开始侍诊祖父左右。跟诊第一天祖父就让我给病人出针,他说“进针要分三层‘天、人、地’,出针要‘地、人、天’,出针贵缓,急则多伤,三步退出自无伤,补法要按压针孔,泻法要摇大针孔。”

    当时受承淡安之女承为奋的嘱托,祖父在侯马成立澄江针灸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于1993年11月30日从家中搬到一个村委会的房子里,地方有四间,一间作药房,诊室设有六张床位。加上我在内,当时共有三个学生。祖父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对我说:“你之前学的理论要放一放,从学徒做起,三更灯火五更天,正是男儿立志时。”

    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背书,先背《十四经分寸歌诀》《药性赋》《脉诀》《汤头歌诀》《五俞穴井荥输原经合歌诀》等十多本书,背熟后再背《四总穴歌》《行针指要赋》《马丹阳天星十二诀》《百症赋》等。祖父说,先背十四经分寸歌诀后才能画经点穴,背会本歌诀就能代替《脏腑十二经起止歌》《十四经脉循行歌》《十四经穴总歌》《周身经穴赋》,不但条理清晰,不易混乱,而且一举多得,省时省力,收效巨大。因此,读歌诀一定要善于选择,抓住重点,不能见歌就读。

    第二课:练扎针、搓艾炷、学诊脉、学炮制

    光背会还不行,要达到三点:凡指出一条经脉,就能有次序地背出;指出一个穴名要会背出本穴的一句口诀,并指出分寸部位;指出一个穴名能答出归哪一经,是否“特要穴”。画经点穴,可以先点五俞穴,部位都在肘以前、膝以下,比较方便实用,然后再点督脉、任脉,一经一经地点,点一次不熟,要反复点。先从瘦的患者点穴,再给胖点的患者点穴,特别是胖的患者,骨度分寸标志不明显,要多用心,才能提高。

    祖父说针、灸、药要因人而施,常引用孙思邈的话鼓励我们:“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做一名医者,要会临床、会讲课、会编书,方为全面。每天背歌诀之余要练针,在卫生纸上练捻转,在棉花上练提插,每天练习4个小时,不能少于一百天。每日还要挤时间练习搓艾炷,如麦粒大、绿豆大、黄豆大、莲子大。要求直立、呈圆锥形、坚紧,一分钟不能少于15个,这样每天练2个小时,也不能少于一百天。还要每天炮制药、抓药,一学就是10年。时间过得真快,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至今得心应手的各门技能,都得益于祖父几十年如一日地悉心教诲。

    第三课:学辨证、善用灸

    记得1995年春天,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找我看病,他因吃凉食后突发腹部疼痛,被同伴背来,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双手捂肚,痛苦不堪,我急予针刺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约5分钟后不见缓解。祖父这时正好赶到,见痛在下腹,命我再针曲池、上巨虚,并在关元穴施麦粒灸,3分钟后痛止,病人恢复正常,有说有笑地离开。祖父说“如果是胃痉挛上述穴位效佳,他这是肠痉挛,所以用大肠经曲池,大肠之下合穴上巨虚,灸小肠之募关元穴。”祖父的治疗思维突出了《黄帝内经》中“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古训。

    在针刺手法方面,祖父编写了三个口诀。进针口诀:进针手法最关机,失经失穴大不宜,扶持刺入捻进法,三层渐进找空隙。行针口诀:行针手法要提倡,提插捻转各有方,轻重疾徐找奥巧,感传得气效益彰。出针口诀:拔针之时勿匆忙,稳重轻巧要精详,不沉不紧轻滑快,三步退出自无伤。

    在灸法方面我补编了三个口诀:灸前口诀:心平气舒窗明净,室温适宜体位定,手足厥冷饮四逆,取穴配穴必准精。灸中口诀:灸中治神最关键,火力柔和得气远,德善为先视亲人,补泻分明记心间。灸后口诀:腠理渐开风寒避,少言多水莫生气,节制饮食慎起居,灸后欠佳须谨记。

    祖父深研灸法,已传承四代,形成了特色和优势。灸法包括直接灸(麦粒灸—无痛手法)、间接灸(药物新铺灸—时间长、面积大、穴位多、穿透力强、烟少、舒适效强)、实按灸(雷火神针、太乙神针、万应神针—舒适、烟少、见效快)、温和灸(悬灸—易学、舒适、小儿必用),以及群灸合璧提高疗效,即在一个人身上同时用几种灸法。灸法在治疗痛风、半身不遂后遗症、肿瘤、乙肝等慢性病顽固病,有奇效;在治未病领域,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赋藏头诗怀念祖父:针法承门当代传,灸疗着肤现甚鲜,大医精诚泽后学,师志不忘薪火延,谢氏四代近百年,锡壶醇酿橘井前,亮居侯马一隅地,千里驰名杏林宣,古存神灸经纶诀,今惜巨擘痛归天。 (谢延杰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谢氏艾灸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