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6137
广济苍生之“门”,也是文化自信之“门” “广安门”的梦想:为世界各地寻求中医治疗者提供“中国方案”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805期
广济苍生之“门”,也是文化自信之“门” “广安门”的梦想:为世界各地寻求中医治疗者提供“中国方案”
广济苍生之“门”,也是文化自信之“门” “广安门”的梦想:为世界各地寻求中医治疗者提供“中国方案”

     1965年,蒲辅周(前右)到北京协和医院与张孝骞(前左)会诊。

    周恩来总理为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题词。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

    距天安门不到6公里,广安门桥畔——251年前,这里曾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城门楼:广安门。广安门明代又称广宁门,取“广为安宁”之意。

    如今,在这片底蕴深厚、曾诞生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土地上,广安门医院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宝藏,继续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宁,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中医科学院贺信两周年之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进这所“62岁”的中医院,走近国医大师、中医名家、医院院长、科室负责人,一探蕴藏在这所医院里的千年奥秘。

    传承发展中坚定“文化自信”

    “中医药的自信,首先来自疗效,来自临床”

    12月2日,国医大师薛伯寿第二届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一整天,来自各地的近400名专家学者代表济济一堂,交流、分享、互动。

    面对众多弟子、友人和同事,81岁的国医大师薛伯寿特地穿上红色唐装,走上讲台,讲起继承恩师蒲辅周学术与医术的经验、启示、感悟。

    连国医大师都要继承他的经验,蒲辅周是何许人也?

    翻开一部厚厚的《广安门医院院史》,多幅照片上,一位面容清瘦、须发飘飘的老者或在会诊,或在临床带教——这就是1888年出生、1955年从四川奉调进京的一代名医蒲辅周。

    62年前,1955年12月19日,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广安门内北线阁成立,周恩来总理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中央从各地选调名老中医来京,在广安门组建了内科研究所、外科研究所,以及内科、外科、骨科、儿科等临床科室。以蒲辅周、冉雪峰、杜自明、叶心清、刘志明等为代表的20多位知名专家云集广安门。

    60多年来,一代代“广安人”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广安门医院在传染病、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和针灸等方面独树一帜。

    1956年,北京地区爆发“流行性乙型脑炎”,北京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住满了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2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