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三届国医大师 > 张震
编号:13256440
张震:提高疗效 勿忘疏调气机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795期
     第三届国医大师张震是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创始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省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云岭疏调学派创始人。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和理论研究工作60余年,学术造诣精深,诊疗经验宏富,对辨证论治有其独到的见解。提出“欲求临床疗效的提高,勿忘对病体气机之疏调”的观点。

    气机是脏腑功能活动的集中表现

    “气”是我国古代唯物观念中近似于物质的范畴,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中医学领域里的气,大体是指体内不断运动变化着的精微物质与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所以古人云“气者人之根本也”“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见《素问·六节脏象论》)。“机”是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运动的关键,是生物体生命力活动的机能。

    张震认为,维系人体生、长、壮、老等系列生命活动之气,是由先天父母所授之肾中元气,后天脾胃受纳的水谷之精气与由肺吸纳的天气中的清精之气共同聚合而成。此三气结合在人体内又分化为众多的、各有司职的人体诸气,具有各自的运动方式与规律,最终形成—个相对平衡与协调的多元矛盾统一体。所以中医学的“气机”基本上可说是人体生命力与脏腑功能活动方式和规律的综合概括。

    在生理常态下,人体诸气不断处于协调有序的运动之中,“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灵枢·脉度篇》)。其总体运动规律不外升降、出入、消长与化藏。《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又说“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己,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其“流溢元气,内溉脏腑,外濡腠里”(《灵枢·脉度篇》)。而人体之气的出入升降、消长化藏等,又是通过脏腑间相互协调的功能活动实现的。升降平衡则气机条畅,化藏平衡则脏腑和谐,消长平衡则形气相得。于是舌能知五味,目能视五色,口能知五谷,鼻能知香臭,耳能闻五音。

    就五脏的共同功能而言,气又随其在体腔内所处的位置高低和性质特点而有所不同。一般位高者其气主降,位低者其气主升,从而形成“高下相召,升降相因”(《素问·六微旨大论》)的协调平衡的常态。至于脏腑之间的共同特点则是五脏主入,“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主出,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素问·五脏别论》)。具体而言,肾水可上溉于心,则心阴得养;心火下降于肾,则肾阳得温。如此则水火交融,坎离既济,则人体阴阳协调,身心交泰,思维敏捷,睡眠正常。肺气以肃降为顺,肝气以升发为常,则人体呼吸平顺,情绪安宁。脾居中土与胃相伴,职司运化水谷与水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3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