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7001
溯源求本内外相济,脏腑并调尤重脾胃 ——国医大师周学文临证经验总结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779期
     周学文倡导“以痈论治”学术思想,将外科消、托、补法引入胃溃疡治疗,临床运用清热解毒、消痈生肌治法。

    从脾论治,内清外柔理论的指导下创验方“血脂络欣”,健脾祛痰、化瘀通络治疗血脂异常。

    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位虽在胃,但肝胆疏泄失常、脾失健运、胆汁不寻常道是关键,周学文依此提出“肝脾并调,胆胃同治”的学术观点。

    慢性肝损伤初为湿热夹瘀,久则毒损生积,通过清肝解毒、化湿通络综合治疗通常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周学文教授学医从医五十余载,医风清廉,医术精湛,曾先后师承名老中医徐荫堂、国医大师李玉奇等名医,擅长中医内科,精于脾胃病、肝胆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和内科疑难疾病的治疗,逐步建立并完善“溯源求本,内外相济,脏腑并调,尤重于脾”的源于临床、应用于临床的系统学术思想。

    “以痈论治” 胃溃疡

    胃溃疡一般归属中医胃痛范畴,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胃溃疡活动期临床表现以胃脘灼痛、反酸嘈杂,伴口干苦、舌红苔黄(黄厚),脉弦或弦数为特征。纤维胃镜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边缘常有增厚和充血水肿,底部覆盖灰黄色或灰白色的渗出物,周围黏膜可见有充血、水肿等表现。边缘光整,底部覆有灰黄色或灰白色渗出物,周围黏膜可有充血、水肿、糜烂等,周学文认为本病临床及病理表现可以用红、肿、热、痛四字概括,这与中医学外痈的临床特征很相似,故称为内痈,临床上应用“以痈论治”学术思想治疗消化性溃疡。

    周学文认为毒热蕴胃是本病的常见证型,同时提出病由毒起,热由毒生的毒热病因学。毒热导致脾胃升降失调,气机不利,胃络瘀阻,进而损伤胃络,胃黏膜失养,热盛肉腐而成痈。其病邪的重点在于毒,其性属热。周学文运用“以效证因”的方法反证了毒热确为胃溃疡活动期的重要病因。

    毒热为多因素的病邪,包括从口而入的毒邪、情志过极气郁化热蕴毒、胆汁不循常道逆流入胃化毒,交互作用而形成。毒热之邪属阳,热邪致病特点是易伤气血,易生疮疡。胃为阳腑,故毒热之邪易于侵及胃腑,损及胃络,故有局部胃黏膜红肿热痛之变。毒热病邪侵入胃腑,胃失和降,浊阴不降,影响于脾,脾不升清,则消化、吸收功能异常,胃肠动力障碍。毒热之邪导致胆气上逆,胆汁反流,邪在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5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