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三届国医大师 > 杨春波
编号:13042469
杨春波关于中医“证”研究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697期
中医界对证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成果,推动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但进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中医界对证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成果,推动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但进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证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从古至今为中医学家所重视。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中医事业的振兴,中医界对它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获得许多成果,推动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但进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问题存在于对证的认识和思路、方法上。

    杨春波教授为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名誉院长,福建省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在全国率先开展脾胃湿热证的现代科学研究。笔者有幸跟随杨春波出诊,诊治之余,整理其关于中医“证”研究的思考、探讨,述之如下:

    证的概念和内涵

    证是机体对病因应答的综合病理反应,是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表现,这种反应和表现,有主、次,有本、标,有真、假;基本是整体性,也有系统性或局部性,可受自然、社会、心理等的影响。证用一组相关的症状表达,它随病的变化而变化。同病有异证,异病可同证,同证也有异症。有证必有病,有病未必都有证。

    证的内涵主要是病位和病性,也有表示病的程度和阶段,不含病因、病机和病势。病因是发病的原因,所谓第二病因,实属病理状态的演变。病机是对证形成的理论阐述。病势是对病演变的推测和估量。

    证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证是中医学术特点和优势在临床上的主要体现 中医学术的特点和优势是整体观念、恒动观点、辨证分析、综合治疗,这是中医的理论使然。而通过四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