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828842
周仲瑛论治高血压(上)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485期
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型治疗,风阳上亢证,表现,治法,常用药,加减,痰火内盛证,气血失调证,肝肾阴虚证,阴虚及阳证,常用药对
     中医学虽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实际上对本病已早有认识,根据其临床症状,主要隶属于肝经病证,与眩晕、头痛、厥证、中风有一定联系,是探讨其病理机制及辨证施治规律的依据。笔者有幸跟随周仲瑛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本文虽然是讨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辨证施治,但对症状性高血压,亦可以本篇为基础,结合辨病治疗。

    病因病机

    病因

    本病可因情志刺激,五志过极,忧郁、恼怒、惊恐,思虑过度,持续性精神紧张;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辛辣,纵情饮酒;或劳欲过度,精气内伤;或体质禀赋偏盛、偏虚,如过瘦、过肥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导致,且总以内因为发病的基础。当其发病之后,由于素体及原始病因的不同,疾病先后阶段的演变发展,可以表现为多种病理变化及不同证候。

    病机

    病理变化主要为肝、肾、心的阴阳失调,阴虚阳亢。审证求因,高血压病虽然表现以肝经病候为主,但因内脏之间的整体关系,往往与肾、心紧密相关,早期多以肝为主,以后常见与肾、心同病,且可涉及到脾,但其间又有主次的不同。

    由于脏腑阴阳的平衡失调,表现阳亢与阴虚两个方面的病变。阳亢主要为心肝阳亢,但久延可致伤阴,发展为肝肾阴虚;而肝肾(心)阴虚,阴不制阳,又可导致心肝阳亢。两者之间互为联系、演变,故其病理中心以“阴虚阳亢”为主,表现“下虚上实”之候。少数患者,后期阴伤及阳,可致阴阳两虚。

    从其病程经过而言,一般初起及中青年者以阳亢为居多,逐渐发展为阴虚阳亢,久病不愈又可见阴虚为主。阳亢为标,多属暂时性,阴虚是本,常为重要的后果。标实与本虚互为对立、影响联系。

    脏腑阴阳的正常功能活动,是生化气血并主宰其运行的基础,脏腑阴阳失调也必然引起气血运行的反常,而气血运行的紊乱又可加重脏腑阴阳的失调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