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746833
一对白衣天使和一个女大学生的骨髓之爱(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2日 现代家庭
     郑君华听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提及,与她配型成功的是一个21岁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女大学生。如果不是跟郑君华配型成功,而且郑君华又同意捐献,那么这个患白血病的女孩将不久于人世。这个女孩就是王惠。

    郑君华听了王惠的故事,眼泪忍不住流下了。郑君华不仅是一个医生,还是一个母亲,如果说在同意捐献前她有任何的疑虑,那就是她想到儿子的一瞬。儿子只有两岁,正是需要她全心照顾的年纪,她希望自己有健康的身体去照顾和陪伴儿子。虽说,捐献骨髓没有风险,但谁也不敢百分百保证万无一失。但这只是一瞬间的担忧,毕竟骨髓移植是很成熟的技术,这样的担心可以说是完全多余的。尤其是当她想到另一个年轻的生命即将逝去,而那个女孩也有自己的父母,女孩的父母此刻是多么期盼有人可以给他们的女儿第二次生命啊。同为母亲,她感同身受。

    当时身边也有人劝郑君华考虑清楚,这可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就像她丈夫,有时好心也被病人家属当成驴肝肺,甚至被碰伤、打伤,但是郑君华还是决定捐献。

    郑君华和王惠虽然都在上海,手术时她们又在长海医院的同一楼面住院,但是按照国际惯例,一年之中,她们不能见面。这样做,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郑君华只能默默祝福着这个女孩。

    直到手术前,郑君华才知道如今“抽骨髓”已渐渐被“造血干细胞移植”代替,这种方法对供者基本上没有不利影响。首先郑君华要提前三四天住进医院,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动员”。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获得大量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这种方法称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就是说,现在捐赠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献血”了,从外周血中直接采集造血干细胞,其过程和普通捐献成分血过程相同。

    2002年4月20日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