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87706
血燥证辨疑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168期
     患者如出现皮肤干燥、粗糙、皲裂、脱屑、毛发干枯、口唇干燥等一类临床症状,皮肤科医生会习惯用“血燥证”来辨证论治。在诸如银屑病、皮肤瘙痒症等一系列干燥鳞屑性皮肤病的论治中,血燥证似乎也是一种很常见的证型之一,在文献中,关于血燥证的论述也不在少数。但笔者以为,这个概念是否符合中医理论值得商榷。

    燥的渊源

    《说文》言“燥者,干也”,是相对于湿而言的一种病邪和病理状态,如费晋卿所言:“燥者干也,对湿言之也”。《易经》“火就燥”,说明燥与火、热之气联系紧密,火热耗津伤液,燥同样损伤津液,故有“阳明燥化”之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燥与金同气相求,而金在脏为肺,肺又主皮毛,因此,燥与皮毛关系最为紧密。所以,燥邪过盛,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等。

    燥有外燥和内燥之分,外燥实为六淫之一,乃时节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言:“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7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