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5 > 教育学类社科类 > 正文
编号:12518640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成墨初.文字版.pdf
http://www.100md.com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文字版[PDF]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文字版[PDF]
第1页
第155页
第2页

    参见附件(1130KB,172页)。

    中文名: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 成墨初.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书号: 9787505418097.

    发行时间: 2008年1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时代在变,观念也在更新,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必须跟着变通。棍棒教育已经是落后时代的产物。如今的父母应该懂得: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反而更能培养孩子独立而理性的人格;以激励、赏识和引导的方法教育孩子,反而更能教育出成功的孩子。有效的教育激励孩子成功,良好的教育促成家庭幸福。

    目录:

    第一部分

    引言 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

    第1招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2招 做孩子人生成长的好榜样

    第3招 放下父母架子,平等对待孩子

    第4招 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第5招 永远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

    第6招 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

    第7招 凡事都要与孩子商量

    第8招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

    不打不骂教孩子 60 招

    第一部分

    引言 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1)

    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

    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

    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 300 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

    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他断言: “打骂

    式的管教,其所养成的只会是‘奴隶式’的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们的普遍愿望。但是,由于他们教育“失重”、“失度” ,有意或无意中采取了打骂的教育方式,结果事与愿违,出现了不少触

    目惊心的家庭悲剧。

    打骂教育倒不单纯是为了显示父母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受一种错误的

    教育观念所支配,那就是“不打不成才” 。有人在一所小学校里以“你的父母打

    1过你吗?”为题,请孩子们认真思考后举手表态,几乎百分百的孩子回答是:挨

    过父母的打和骂。至于不幸被打死打残的新闻也屡有报道,有的故事还被搬上银

    幕。当然这算极端的例子,但绝对不是耸人听闻。

    用打骂的方法教育孩子,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 、 “棍棒底下出

    孝子”、“树不修不成料,儿不打不成才”、“舍不得重打,上房揭瓦;捶捶打打,出匹良马”就是许多家庭世代相传的教子经验。

    打骂孩子乃至造成终生遗憾的,其实并非是许多父母的本意。父母之所以面

    对那嫩生生的骨肉下得了拳脚,实在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能而已。打骂孩子的

    父母,过后没有不后悔的。但是到了下一次,再遇到所谓的“忍无可忍”的时候,那暴力的手就还会打向孩子。

    教育专家指出:打骂孩子还说明某些父母的头脑里还存在封建父母的旧意

    识,没有充分认识打骂、体罚孩子的危害性。他们不考虑孩子的需要与特点,一

    味地从自我出发,不允许孩子有半点差错或异议,使孩子感受不到亲子之情和慈

    母之爱,使孩子处于不安和焦虑之中,体力智力发展受到不良影响。

    同时,由于得不到应有的爱和支持,孩子往往形成冷漠、孤僻、仇视、攻击、自信心差等心理问题,并且这些心灵创伤,往往会成为日后不良行为甚至犯罪的

    根源。

    打骂孩子造成终生遗憾的事情时有发生,孩子不堪忍受上吊自杀的有之,离

    家出走的有之,父母失手打死孩子的有之。

    打骂从表面上可以使孩子暂时克服自己不正确的欲望和控制不正确的行为,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弄不好还可能使孩子养成说谎的毛病,变得阳奉

    阴违,父母面前不做、背后做。孩子幼稚无知,分不清善恶好坏,也没有坚强的

    2性格,父母就要耐心细致地教他学会分辨,积极地启发和引导。

    打骂会污辱孩子人格和扼杀孩子个性,会使孩子反感、对立,还容易使孩子

    丧失自尊心,失去生活支柱,逆来顺受,畏首畏尾。长大后不能独立自主,凡事

    都要依赖他人,容易形成“随风倒”的性格。

    打骂孩子是父母无能和缺乏修养的表现,还可能引起孩子对父母的蔑视,降

    低父母的威信。有的孩子在脑子里根深蒂固地形成“你有错,我就打你”的观念

    后,他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孩子,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下一代,将来会

    成为权威型、暴力型的父母。

    打骂是对孩子行为后果的一种不良处理方式,父母目的是为了使孩子克服缺

    点、纠正错误,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明确努力方向。但是,打骂本身并未指明什

    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应该的,与之相伴随的常常是孩子的消极情绪。因此,父

    母教育孩子要做到有理、有力、有效、适度、适时。

    打骂教育,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现代的家庭中,应该避免出现。

    打骂教育只会摧残孩子的身心

    中国人历来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其实,这种粗暴的家教方式只能摧残

    孩子的心灵。教育孩子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只能用爱交换爱,用信任交换信任。

    教育专家认为:打骂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中国

    老话实际上是按父母的意志来改变孩子的行为,结果必然会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

    康。

    父母打孩子,实际上是向孩子表示:当别人的需要与你的需要发生冲突时,武力(或权力)是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孩子长大后,他很可能会以武力解决人际

    冲突,结果是受挫或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

    3另一方面,这种管教并不能增加孩子的自律。当有人管着的时候,这种孩子

    常常不敢表达自己,但没人管的时候又什么都敢做。这种教育方式很可能培养出

    一个“两面人”。

    那些被打骂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已看不到他们身体上挨打的伤痕。

    但在他们的内心,仍然保留着幼年时挨打的痕迹,其后果是造成对自己没有信心,莫名的内疚,这种内疚会有不同的表现:性格有攻击性,跟人相处困难,或工作

    不负责任等等。

    这种幼年遭受打骂造成的人生不自信,不仅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身心,还会直

    接限制孩子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孩子特长的发挥,和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未来的

    事业成功。

    引言 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2)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尊重被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实质和

    精华。 ”教人首先要教心,在人类精神财富的合声中最细腻、最柔和的旋律应该

    是对他人尊重的心声。

    尊重孩子就是要承认他的人格尊严,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

    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

    尊重孩子应当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这份尊重不决定于孩子的行动而是对孩子

    的整体接纳,尤其对暂时后进的孩子更要尊重和相信他的价值和潜能。

    综上所述,打骂只会摧残孩子的身心,使孩子失去人生自信,而唯有尊重,才能让孩子鼓起人生信心的风帆。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避免打骂教育在自己

    家里出现。

    4不打不骂照样教出优秀的孩子

    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千百种,打骂孩子可以说是最常见最直接的方式。但是时

    代在变,家教观念也在更新,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当然也不可能不变通。也许父

    母会感到疑惑,如果把棍子收起来,是不是就会宠坏孩子?其实,当孩子犯错时,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自己负责,反而更能培养孩子独立而理性的人格。

    世界著名教育家爱德华教授认为:父母的手应该充满关爱与温暖,而不是让

    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一个在战战兢兢中长大的孩子,会渐渐发展出负面的行为,例如: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感觉就说谎,有需求不敢说就偷窃等。不过,有些父

    母又时常感到很为难,因为除了打骂之外,他们似乎总是难以找到有效的教育方

    法。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打骂孩子时,许多父母的回答都是“不听管教” 。针对这

    种情况,教育专家指出:父母在打骂孩子的时候,总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认为是孩子逼自己这样去做,却很少去寻求其他的方式来教导孩子。其实,不管

    用什么管教方式来对待孩子,其责任都要由父母来担起,而不是孩子。

    正是因为父母不愿意花心思去寻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会有打骂孩子的

    草率表现。一般来说,父母之所以要打骂孩子,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 传统教养观念影响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许多父母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

    不成器” “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

    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

    相处上,而在亲子关系中十分欠缺。

    2 自我情绪管理不佳

    5如果父母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

    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父母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父母对自

    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30KB,1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