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逸趣
编号:12491353
明心见性一佛珠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23日 中国航空旅游
    

    

    

    

    

    
, 百拇医药
    

    

    文/冯小舟 图/ZITO等

    在曲径通幽的禅林寺院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大德高僧们在坐禅诵经的时候,手里总是持有一串珠子,双目微合,来回捻掐,口中还默默地诵咏着经文,给人一种静穆入定的幽深之感。

    这串漂亮的珠子就是佛珠,也称作“念珠”“数珠”“诵珠”“咒珠”。佛珠是佛教徒的必备法器之一,在很多的经典里都有所论述。究其根本目的有三个:一是起到制心一处去除杂念的作用,使心有一个可以觉醒的缘起;二是起到计数的作用,在佛教的实际修行方法中有很多的都需要进行计数,比如说念佛号、持诵咒语等等;三是当做做业的所缘物,这主要是密宗行者的佛珠一般经过大闭关等修持以后会有非常巨大的加持力,可以为病患进行治疗、回避凶煞等等。在近一段时期还有很多的非佛教徒也喜欢佩戴念珠,其目的也不外乎世俗的趋吉避凶和装饰作用。
, 百拇医药
    佛珠与佛教的关联,加上它自身又有一种别样的美感趣味,所以就由佛教中的法器逐渐流向世俗社会,先是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们寻得把持,后来普通民众也用来充当装饰,当今已成为教内教外普遍流通的礼品。这种最普及,也是最易随身携带的法器,无论行、住、坐、卧皆可使用。现在也是处处可以请到,可是您知道吗,一串朴素的佛珠里面也有很多讲究。依构造、颗数不同,佛珠可分为挂珠、戴珠、持珠三大类,而制造之质料,有金、银、铜、铁、石、竹、木、漆、珍珠、玛瑙、珊瑚、琉璃、砗磲、琥珀、蜜蜡、水晶、白玉、翡翠、象牙、牛骨、绿松石、青金石、金砂石、孔雀石、虎眼石、木槵子、摩尼子、莲花子、金刚子、太阳子、蟠桃果、椰子壳等等,不胜枚举。虽无定限,然各擅胜场。

    佛珠的起源

    佛珠在佛教历史上本称为念珠,有数珠和诵珠的不同名称。但由于念珠是念佛时的随身法器,所以念珠也常称为佛珠。很早以前印度人就有以璎珞鬘条缠身的风尚,这种风尚后来就演变成为佛珠的使用。在印度出土的“龙王归佛”像,其中一尊属于二世纪时代的婆罗门像。这尊婆罗门像,是首悬佛珠的。据说,婆罗门教徒,很早已使用佛珠;佛教徒使用佛珠,大概也在公元二世纪。现在佛珠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僧尼居士所携带使用的重要法器,甚至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
, 百拇医药
    佛教经典记载佛珠的起源,一般以《木槵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启示为通说。经文中写道:“佛告王曰:‘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由此看来,波流离王用木槵子制造佛珠,持念“三宝”——佛陀、达摩、僧伽(即佛、法、僧)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这是佛教念珠的起源。

    根据佛经记载,持有佛珠的本尊是毗俱胝菩萨。毗俱胝在梵文中是皱眉头的意思。毗俱胝菩萨代表着大悲者,具有不可抗拒的大威势力。这尊菩萨额上有眼,有四只手臂,左边一手举着莲花,一手拿着净瓶,右边一手结施无畏印,另一手把持的就是佛珠。

    佛教早期比丘使用串珠用以记数、摄心。当时串珠为三十粒,黑白相间,用以记日。佛教经典记载念珠起源于《木槵子经》,此经云,常持数珠,无论行住坐卧,一心念佛法僧名,满二十万遍升天,满一百万遍超生死。佛经中《金刚顶瑜伽瑜伽念珠经》《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等经典对念珠的使用都有指示。
, 百拇医药
    佛教于东汉初传入中国后,念珠也随着佛教在中土的发扬光大而广为流传。东晋时国人已开始知道使用念珠。唐朝时念珠使用已相当普遍。一些寺院里的准提菩萨、十一面观音像均携念珠,罗汉像也有手持或项悬念珠的了。《敦煌曲子词上·禅门十二时》称:“日入酉,观身知不久,念念不离心,数珠恒在手。”《定格联章》云:“念观音,持势至,一串数珠安袖里,目前灾难不能侵,临终又得如哺眠。”可见,僧人使用念珠已十分广泛。

    佛珠的功用

    相传从前有个国王叫玻琉梨,有一次他对佛陀说,我的国家边远弱小,连年来又匪寇瘟疫不断,所以“谷贵民困,我常不安。”佛法这么深蕴广大,可是在我的国家里却不遍行,希望我佛能“垂示法要”,指出一条光明之路。佛陀于是说,大王如果想要灭除烦恼,富国强民,那就用香木做一百零八个珠子,贯成一串,随身携带,无论行走坐卧,都要在心里默诵“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的法号,每诵一遍,就捻过一粒珠子,“如是渐次,乃至千万,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除诌曲,舍命得生焰摩天,若满百万遍,当除百八结业,获常乐果”。国王说,佛陀的指示,我定当奉行。这样,念珠就在信奉佛教的僧众中流传开来了。
, http://www.100md.com
    佛教徒佩带念珠,一方面是藉以提醒自己的道念,提醒自己要时时展露佛教慈悲喜舍的精神;再一方面是为了庄严自己的威仪,持用念珠则可以计数,使自己的功夫不退,因此有的修行到家的菩萨,往往将一串菩通的菩提子念珠念到粒粒光亮鉴人。

    佛珠的分类

    从佛珠使用的方法上,通常分作持珠、戴珠和挂珠三类。

    持珠,以手持捻掐的佛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在经典中解释说:若善男信女,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这就说明,我们持用佛珠就可以约束身心,帮助修行,消除妄念,持念日久后,功德加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己护人,同时还能获得无量的功德。

    戴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也叫佩珠,俗称手串,以十四、十六、十八颗子珠的最为常见,也有根据手腕粗细而制作的戴珠。戴珠多选用名贵材料制作,款式、颜色相对明亮艳丽。
, http://www.100md.com
    挂珠,又叫法师珠,挂在颈上,为了出行方便也有将其缠绕在手腕上的。挂珠多采用沉香、珊瑚、琥珀、水晶、砗磲等名贵材料制成。挂珠的子珠规格和色泽要求相对均匀,选用材料要尽量有整体感,色彩材质上不要有太大的差异,光泽度和品相上要尽量统一。

    子珠的大小在8毫米到14毫米间都可以,根据佩带者的身高来选择合适的子珠大小,不宜过长或过短。在串缀编制时,每27粒子珠间要有一粒隔珠,在母珠和佛塔的下方要配有专用的法师穗,也叫佛头穗,一般都是由水晶、美玉、宝石编制在如法的结艺中,并配有一定比例的流苏组成,我们现在所见的中国结就产生于此。

    佛珠从佛珠品级来说,可分为三品:上品佛珠,一千零八十颗(见《金刚顶瑜伽念珠经》)或一百零八颗(见《文殊仪轨经》) , 包含1 0 8 粒以下。中品佛珠 五十四颗,包含54粒以下。下品佛珠,二十七颗,包含27粒以下。

    佛珠从结构来说,佛珠可分为单组佛珠和复组佛珠两大类:
, 百拇医药
    单组佛珠是一串佛珠由—颗母珠和其他规定不同数目的子珠组合而成。复组佛珠是一串佛珠,除了母珠和子珠以外,还有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等部分,甚至还有一些饰物。

    佛珠的结构组成

    佛珠主要是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的:母珠、佛塔、子珠、节珠(隔珠)、记念或者计数器、络绳、配饰、流苏。

    佛珠以材质分类

    从质地材料来说,佛珠的种类不胜枚举。根据《般若经》《木槵子经》《守护经》《摄真实经》《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等经典的记载,其中提到的念珠就有金佛珠、银佛珠、琉璃佛珠、砗磲佛珠、玛瑙佛珠、虎珀佛珠、珊瑚佛珠、木槵子佛珠、菩提子佛珠、铁佛珠、赤铜佛珠、珍珠佛珠、莲花子佛珠、金刚子佛珠、水晶佛珠等。今天我们所能见到和使用的,除上述以外,还有木佛珠、竹佛珠、翡翠佛珠、玉石佛珠、玻璃佛珠、宝石佛珠、矿石佛珠、象牙佛珠、骨制佛珠、牛角佛珠、烧瓷佛珠、塑胶佛珠、合金佛珠等等。
, http://www.100md.com
    不同颗数的含义

    一千零八十颗: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十界”指迷与悟的世界,分为十种类: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前六界为凡夫的迷界,亦即六道轮回的世界;后四界是圣者的悟界,超脱凡间。

    一百零八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三昧,即心安住于一境的寂静状态。(《大品般若经》卷三“相行品”,《大智度论》卷四十三、四十七,“百八三昧”。)一百零八种烦恼,谓众生的烦恼有一百零八种,烦恼能生种种恶业。一百零八种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可以参考《大智度论》及《大乘义章》,综合来说,六根(耳、眼、鼻、舌、身、意)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总共三十六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五十四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五十四阶位,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和四善根位。
, 百拇医药
    四十二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位,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三十六颗,与一百零八颗相同,但为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为三十六颗,其含义以小见大,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二十七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的“九无学”。

    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十八颗:意义与一百零八颗相同,为便于携带,遂六分之为十八,寓大于小而已。或谓”十八“指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十四颗: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观世音菩萨以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不作意之力用),与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
, http://www.100md.com
    在佛教中,佛珠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修行者收摄心意,消除妄念,专注修行。同时也使修行人完成每日规定的课诵不致懈怠,记数而用。粒粒佛珠,圆润饱满,象征着菩萨圆满的正果。用线贯串起来,是表示菩萨的种种功德,串珠中的一粒母珠(俗称佛头)是表示弥陀佛的无量光明无量寿。佛珠是串起来的,但也可以分开和断结,这表示以菩萨的种种殊胜功德来断除众生的种种烦恼。

    手掐佛珠,口诵佛菩萨真言或圣号(如净土宗以行住坐卧不离念诵“南无阿弥陀佛”以收摄身心;藏地居民随时随地念诵观音菩萨的心咒,即六字大明真言:“嗡、嘛、呢、呗、咪、吽。”),心想诸佛菩萨的庄严慈悲德相,久而久之,烦恼自然减少,心地自然清净。正如梦东禅师云:“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佛珠携在身,使人时时反省内心,提醒自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同时,据《数珠功德经》中说,若有人手持数珠,虽不念诵佛名及陀罗尼者,此人亦获福无量。而《金刚顶念珠经》偈云:“若安项髻净无间,由戴项上灭四重。手持臂上除众罪,能令行人速清净。”

    在现今生活中,佛珠已经从佛教的神秘逐渐延伸为大众的一种装饰品,不仅可以用来修饰自己,使优雅、知性、温柔在腕间、脖子上流露,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使一个人的信仰、修养、性格和爱好得到外化。佛珠正因其独特的魅力而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本文参考了潮流收藏系列中冯小舟先生《佛珠》一书。若您想买到称心如意的收藏品或进行相关投资,可以认真参阅该书。,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