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512529
古代养生家的节食观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9日 医药经济报
     饮食失度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平衡饮食应成为现代饮食科学的核心。我国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饮食适量,在《内经素问》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具体论道:“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则腆满闭塞(腹部胀满堵塞),下为飧泄(腹泻),久为肠澼(痢疾)”。那么,如何饮食适量,才能更健康地养生呢?

    大饥勿饱食,大渴勿过饮

    人在大饥大渴之时,最易一次吃得过饱或饮水太多,使胃的负担骤然加重,引起胃痛、呕吐、腹胀、嗳气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急性胃炎、肠炎、胰腺炎、胃穿孔等,造成不良后果。古人主张“先饥而食,先渴而饮”,就是为了防止饥不择食、渴不择饮。如胃脘胀痛,可选用香砂平胃丸,可健脾、燥湿,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胃溃疡。

    只要没食欲,就不要强吃饭

    出现厌食的原因,一是由于人体暂不需要继续进食或饮水,这属于生理性的厌食;二是由于疾病影响了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这是病理性厌食;此外还有种种心理因素也可引起厌食。不论哪种情况,只要没有食欲,就不应当“努力加餐饭”。积极的办法应当是:调整饮食,加强体力活动,参加娱乐活动,保持精神愉快,创造轻松的进食环境,烹制色香味形俱能诱人食欲的饭菜等等。

    进食定时定量,胖人更应缩食

    孙思邈《千金要方》说:“饮食以时,饥饱得中”,“每食不重用”,讲的就是吃饭要定时定量,并且不要过量。这对维持胃肠正常功能,保持其工作的规律性十分重要。《太平御览》中记载:“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求,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意思是说,肥胖者必须通过削减主食(谷气)来加强元气(脏腑功能),这样才可避免由肥胖而带来的一系列胃肠道和心血管疾患。, 百拇医药(文 副主任医师 司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