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91358
身心放达论假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中国之韵》
    

    

    

    文并图/钱欢青 编辑/赵学美

    孔老夫子自嘲“累累若丧家之犬”,感叹他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不被当时人所认同,现代人心里隐隐生出这句话来,则多是因为生活飞奔往前,压力四面合围,使得精神和心灵少有伸展的空间。于是,放假,就成了人们浮出水面喘息的救命稻草,也因此,有关放假的规定,总能牵动所有国人的神经。
, 百拇医药
    2013年11月27日,全国假日办通过网络公布三套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引发网友吐槽。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同时公布《关于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通知》保留了春节国庆长假,但与此前执行的休假方案相比,最大的不同是除夕不再是法定假日,春节长假从大年初一到初七;不再实行拼假式的小长假,因此今年元旦只休一天。假日总量与之前没有变化,均为11天。截至《通知》发布当天的22:46,51876人参与新浪网的调查,其中,88.5%的人反对除夕不再是法定节假日,84.6%的人对放假安排不满意。

    在对新放假政策议论纷纷时,我们忍不住想问:中国古代又是如何放假的呢?

    在宋代“上班”最爽

    回望历史的时候,人们总会羡慕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宋代文官地位很高,生活自然十分惬意,而其放假制度,也是中国古代放假制度中最为宽松的朝代之一。一句话,在宋代“上班”,还是蛮爽的。
, 百拇医药
    宋人庞元英《文昌杂录》有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中元、夏至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也就是说,宋代不仅有元旦、寒食、冬至三个“黄金周”,还有三个为期三天的“小长假”以及两个为期一天的假。

    此外,宋代还有一个特殊规定,各级官署,每年十二月二十日“封印”停止公务,公务人员回家过年,要到次年正月二十日才返回衙门“开印”办公。这样,他们全年的实际休假达到98天。

    当然,和今天不同的是,在伦理盛行的封建社会,基于人伦血缘和宗法观念,除了上面的法定节假日外,政府还出台了很多“人性化”的政策:父母住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定省假;在五百里外,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儿子行冠礼时有两天假期;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假期。父母亲去世,解官戴孝三年(军职为一百天);亲戚去世,根据关系远近设不等的假期。如果按照这个规定,那么不久前为人热议的“不常回家看看”,还真成了违法了。
, 百拇医药
    当然,古代放假制度也有一个慢慢完善、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国放假制度源远流长,但关于汉代以前的公职人员如何休假,文献记载实在少得可怜。撰者不详的《穆天子传》中有这么两句,“庚寅,北风雨雪。天子以寒之故,命王属休。”因为天气寒冷,“大领导”让职员休假。这大概是最早的休假典故了。

    发展到汉代,休假制度初具雏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例假,另一类是节令假。对于例假,汉制规定,凡政府官员,每五日可以休假一天,称为“休沐”,即休息和洗浴。因为当时朝廷要求各级官员集中在官衙办公和食宿,没有特令,平常不得回家,只有到了“休沐”,才可以回家团圆,洗澡更衣。《汉书·霍光传》载:“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汉律》载:“‘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可见,我国的休假制度在汉代时就已经有了明文规定。

    同时汉代的官员还享有各种节令假,如冬至、夏至、春节等。除此之处,遇到特别的事情,官员还可以告假,告假又分为予告和赐告两种。予告可带职休假,但不得归家。赐告则是因为生病给予的假,汉制规定,凡请假三个月免官,但经赐告者可延长假期而不免官。
, 百拇医药
    汉代的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了隋唐。不过到了唐代,延续了数百年的每五日休一天变成了每十日休一天。据王聘三《古今事务考》载:“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官员工作十天才能休息一天,也就是上旬、中旬、下旬各一天。除了“旬休”,唐朝每年还有3个“黄金周”,每逢春季、冬至、清明各休7天,中秋、夏至则分别休3天小长假。

    随后的宋代,假期有增无减,不但开创如“天琪节”这样的新节日,而且逢节必休。据史学研究者介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传统节日最为“丰满”的时期。但“好日子”也有到头的时候,到了元代,北方草原南下的游牧民族没有宋代那么多讲究,每年只有16天节庆假日。明代的大假期则只春节、冬至和皇帝的生辰,旬休也改成了月休3天。到了清代,西方思潮渐入,清代末期,星期天已成为当时政府上层的公休日。

    不休假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 http://www.100md.com     追溯中国古代休假制度,还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一个故事说的是“不休假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另一个的主题是“不休假是为‘不忠不孝’”。

    第一个故事来自《汉书·薛宣传》,说的是到了冬至和夏至,官员都休假了,但是负责治安的张扶却独独不肯休假,坚持在单位上班。这个时候,大领导薛宣就出来委婉地教育这个勤恳的手下了,“盖礼贵和,人道尚通。日至,吏以令休,所繇(音同‘由’,yóu)来久。曹虽有公职事,家亦望私恩意。掾(音同‘苑’,yuàn)宜从众,归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壹笑相乐,斯亦可矣!”

    意思是说,礼制讲究以和为贵,要通情达理,该休假的时候就休假,虽然单位里还有工作,但家里也需要你。所以你张扶应该跟大家一样,回家看看妻儿,与邻居一块聚聚,这也是应该的。在礼制为上的社会里,不休假是不对的。再说了,你有假不休,勤勉工作,要将同僚置于何地?
, http://www.100md.com
    工作狂看来古已有之,这种不与人同乐,以显示自己是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现代人中很常见。但是,这种道德高标下的工作狂,却不符人情,而且给他人造成巨大的道德压力。据说张扶受到批评后自己感到羞愧,其他人也很赞赏这个教令。

    休假制度相传已久,不可能更改。你觉得公务重要,你家里老婆孩子就不重要吗?所以在古代,官员不休假一般不会得到“先进工作者”的美誉,反而会落得“不忠不孝”的骂名。一代名臣张居正,就因为父亲去世没有落实丁忧假期,而被政治对手骂为“不忠不孝”,并为其最后的倒台埋下了伏笔。

    明代有丁忧的制度,在父母去世时,自闻丧之日起,不计闰,守制27个月,期满起复。英宗正统七年有令,凡官吏匿丧者,俱发原籍为民;正统十二年又令,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者,不许保奏夺情起复。所谓“夺情”,即指在27个月中,由皇上特别指定,不许辞职。从明代立国以来,除投身军队的人,在朝大臣是较少被“夺情”的。张居正的父亲死了,照例得提请回原籍守制。但一方面,朱翊钧尚年幼,皇帝还离不开这个深谋老练的顾命大臣;而他自己已推行开的“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的举措及准备着手进行的在全国范围内丈量土地、改革赋税制度、推行一条鞭法等改革方案还有待进一步谋划和执行。另一方面,从个人的私利来考虑,自己数十年来从湖广江陵的乡间走到现在的权倾朝野,也确实来之不易,生怕日久生变。最后张居正被皇上“夺情”,没有回家奔丧,他在朝中的地位和威望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无论如何,他的这一行为,还是为他的政治对手提供了攻击他的“把柄”。
, 百拇医药
    中国式休假,何时复归身心自由?

    古代的放假制度是对于官吏和准官吏而言的,对老百姓而言,自然没有法定假日之说。但节假日在百姓生活中却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等节日以及各地的庙会等,都备受老百姓的重视,它有时比法定假日还来得重要。老百姓平日节衣缩食,到了过年过节需要用消费和娱乐来换取一年劳作的满足感、幸福感。节日是老百姓平时生活的轴心,年复一年的生活文化之网,就是以此为轴心编织出来的。节日虽短,却有力地支撑着平时的生活。

    如今,城市里的上班族过年过节大多要回家团聚,放假制度牵涉的,就不仅仅是上班族,还关乎所有人。假就那么多,但交通拥堵、景区爆满、挪拼调凑却让人辛苦不已。假期是生活的一部分,无法安放的假期,也许正是现代人无法安放的生活的例证。

    也许,古人放几天假并不是我们羡慕的地方,古人能时时让身心放达的精神,才是我们该追求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