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59737
醛固酮拮抗剂,也可控心衰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9日 医药经济报
    【受访专家】 葛长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副主任医师)

    葛长江指出,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神经内分泌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长期被激活。神经内分泌的激活,短期内增加心排血量及外周阻力,以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但长期激活状态则会引起血容量增加、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心肌及血管间质胶原沉积和纤维化,使心衰进行性恶化。葛长江表示,控制心衰的关键在于抑制SNS和RAAS。

    醛固酮:

    心血管4方面影响

    醛固酮是一种甾体类盐皮质激素,能够促进Na+、水潴留及K+的排泄。葛长江表示,醛固酮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包括了4方面:①引起心肌间质纤维化,即心肌重构;②促进生长,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引起心房、心室、大血管重构和血管周围组织纤维化,加速充血性心衰恶化;③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外周阻力,升高血压,加强其他缩血管物质(如儿茶酚胺类)的作用,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④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内皮功能不良,可致血栓。

    螺内酯:

    对抗醛固酮,防止心衰

    葛长江指出,在心衰时,血中醛固酮浓度升高可为正常时的20倍,加上存在“醛固酮逃逸现象”,因此心衰患者在使用ACEI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于全面抑制RAAS系统是获益的。

    螺内酯是醛固酮的竞争性拮抗剂,由于其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可与醛固酮竞争靶细胞(包括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醛固酮受体。

    葛长江认为,作为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对于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包括4个方面:①利尿:仅在体内醛固酮水平升高时发挥明显作用,但维持久;②防止心肌、血管纤维化与重塑;③参与抗心律失常作用:抗心肌纤维化,减少室壁张力,减少血浆儿茶酚胺的浓度,纠正低钾、低镁血症;④减少缺血性事件的发生:增加肾上腺素的摄取和动脉的顺应性,改善压力感受器功能和内皮功能。

    (根据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

    醛固酮逃逸现象:

    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时,由于血管紧张素Ⅰ(AngⅠ)水平增高,人体可通过旁路(胰蛋白酶、组织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合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进而增加醛固酮的分泌,这种现象称为“醛固酮逃逸现象”。, 百拇医药(文 魏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