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研究动态
编号:12329712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创新部分代表性观点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824期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创新

    近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中医基础理论重大研究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与中医理论创新、中医基础理论重大问题研究与项目建设、中医基础学科分化、名词术语规范化等进行了讨论,全面展示了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水平。现摘取部分代表性观点,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海霞整理)

    

    要加强中医理论研究队伍建设
, 百拇医药
    任何学科的理论建设与研究,都是具有独特规律的创造性精神劳动。中医理论的建设与研究,同样是辨章学术、提升思想、启迪智慧的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中医药学术的继承与创新,关系到中医药事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是重塑“中华医魂”的系统工程。人才是学术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中医理论的建设与研究,人才是根本。开辟中医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呼唤着一批高素质的理论人才,呼唤着一批中医理论大家。当前和未来,是需要中医理论人才和中医理论大家的关键时期,也是能够产生中医理论人才和中医理论大家的重要时期。

    我们要加大对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中医优秀理论人才的遴选和支持,在全国凝聚具有较高素质、有志于从事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的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学风正、业务精的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队伍。通过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的实践,造就学术上有影响的中医理论大家,及中医理论研究与建设的领军人物和骨干人才。未来,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工作者应增强学术使命感、社会责任感,认真思考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贡献,真正做到对学术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要坚定中医学术信念,认真钻研中医理论,善于运用中医理论认识人类的健康与疾病问题,自觉地把中医学的观念、理论、思维,贯穿到基础研究、临床实践、教书育人、决策管理之中。
, 百拇医药
    在中医理论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弘扬崇高的学术道德,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要大力提倡严谨治学、潜心研究,反对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提倡深入实际,反对闭门造车;提倡淡泊名利,反对沽名钓誉,努力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医理论研究精品力作。 (潘桂娟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中医元气相关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元气理论取材于哲学元气学说,在《内经》、《难经》多有阐发。当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需要从中医理论自身发展的脉络出发,梳理中医元气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内涵,探讨其在医学临床和养生保健中的应用。中医元气的相关研究可以从一些几个方面来展开:
, 百拇医药
    中医元气理论文献及培元固本学术流派整理研究。收集古今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历代医著中有关元气和培元固本的相关文献,构建信息库,编撰相关学术著作,形成中医元气学的专门学科,以推进中医元气理论的推广和应用。

    元气损伤病因病机及高龄人群元气亏损调查研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从复合病因研究的角度探讨现实情况下人体元气损伤的原因以及病机特点,揭示其在相关疾病中的反应机制。开展中老年人群尤其是高龄人群元气亏损调查研究,分析元气与长寿的相关性。

    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及防治老年病应用研究。以元气亏虚为切入点,开展培元固本治法延缓衰老及防治老年病的临床研究,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培元固本有效方药作用机理实验研究。围绕临床常见的元气损伤所致疾病开展研究,构建元气损伤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观察培元固本有效方药的作用机制和病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中医元气的系统研究奠定基础,为临床复杂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 百拇医药
    培元固本相关产品及养生保健方法开发研究。加强以元气为主题的养生方法体系和相关医疗保健产品的研发,并同时开展中医元气理论的普及宣传,树立“未病培元、既病保元、病后复元”的预防和诊疗观。 (王平 石和元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医理论体系框架内的概念体系及科学内涵

    概念是理论的基本要素,联系概念的判断即为理论的核心要素——基本原理,又是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体系的概念体系范围。首先要明确界定中医理论体系的概念体系范围的原则,其次要界定概念体系的范围,还要抽取界定范围内的基本概念,为揭示中医理论体系框架内的概念体系层次结构与概念科学内涵提供数据支撑。
, http://www.100md.com
    概念体系的层次结构及其逻辑关系。依照中医药学特点及学科体系特点,将语言学与中医药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整理并完善语义与学科相结合的分类体系、语义类型及语义关系,进而确定概念分类主干及其主枝;应用中医理论概念层次分析技术,勾勒概念体系的层次结构;通过语义网络分析,揭示中医药理论概念的特性与内在的逻辑关系。为构建中医理论体系框架,揭示中医理论的发展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概念体系中核心概念、主体概念的科学内涵。建立的中医理论文献评价技术及其论证方法获得高质量文献,依据精确医学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揭示概念表征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学机制,形成科学语言阐述的新假说、新概念,揭示概念体系层次结构中核心概念、主体概念的科学内涵。这将为深入阐释该体系中的基本理论或理论命题提供关键支点。

    建议发布有关概念体系层次结构和重要概念科学内涵揭示研究的专题报告,为再版修订中医药名词术语提供科学依据。 (高冬梅 乔明琦 山东中医药大学)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理论指导研究脑退行性疾病共性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是退行性脑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两种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缺乏清晰认识,尚无确切有效的治法。基于“肾生髓”理论,中医学认为二者发病的基本病机属于肾精亏虚而致脑髓空虚,基本证侯同为肾虚髓空,临床应用益肾生髓为基本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证的独特思想。现代医学认为神经元凋亡或者死亡是这两种疾病的共同病理表现,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受到脑内两大具有阴阳属性的神经递质的调控,即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异病既然可以同治,必有其共同的物质基础。抓住中西医学对这两种疾病的共性认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和抑制性递质GABA功能上的阴阳对立制约属性和代谢上的阴阳互根互用属性进行研究,或可为中医药防治脑退行性疾病的异病同证理论提供实验室依据。 (贺文彬 张俊龙 山西中医学院)
, http://www.100md.com
    

    益气活血法促进神经再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多年来,我们课题组从事中医药防治中风治则治法研究,较好地阐明了名老中医王乐匋教授所创立的益气活血法及其代表方剂脑络欣通的神经保护作用。在既往的研究中,我们课题组已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探索了稳定、可靠的造模方法。同时,从形态学、血液流变学、凝血和纤溶、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损伤、细胞因子调节网络、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关系、细胞凋亡及其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干细胞增殖分化等角度,对益气活血法及其代表方剂脑络欣通进行了研究。已有的研究表明脑络欣通和左归丸均能促进体外培养的NSC生长和分化,益气活血治法和补肾生髓治法对NSC进行诱导分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百拇医药
    以上研究初步证实了不同治则治法的中医药疗法可以影响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再生,说明中医药疗法促进神经再生研究是可行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动态比较研究。缺乏在体和离体的结合研究。缺乏抑制因子的研究。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不够。现有研究的指标选择还存在低水平的重复,今后应着眼于更深层次、更系统性的积极探索。

    在今后研究中,可抓住缺血性中风病机的核心环节——“气虚血瘀”,以神经再生为切入点,从PI3K/AKT信号转导的途径入手,探索益气活血法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再生的可能机理,从而揭示中医药诱导神经组织自身积极的修复与神经功能重建的作用环节,以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中医脑病理论,为中医药干预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为研究中医药促进神经再生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王键 郜峦 胡建鹏 何玲 唐巍 安徽中医学院)

    
, 百拇医药
    基于老中医经验的中医中层理论建构

    近年来,以名中医传承研究工程带动的经验挖掘和学术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如何应势而进却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其中,如何将大量的经验资料提炼、上升为抽象理论,如何在抽象理论与具体经验之间架起建构理论的桥梁是面临的挑战之一。中层理论的思想与方法或为扎根于老中医经验的中医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学借鉴。

    从探索中医理论建构的方法学出发,提倡基于老中医经验的自下而上建构中医中层理论的研究思路。首先对中层理论的概念与内涵给予介绍和解读,继而对近年来中医界开展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部分成果进行分析,从理论建构角度对主要成绩和主要问题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基于老中医经验开展中医中层理论建构的一些策略,包括提高自觉意识、资料收集阶段引入质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和建构阶段运用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方法,探索系统化、程序化理论建构方法等。 (闫晓天 李雁 上海中医药大学)
, http://www.100md.com
    

    肝癌常用治法复方抑制肝癌细胞恶性增殖的机制

    我们观察了中医临床常用治疗原发性肝癌代表方及其拆方联合G418对肝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与金属硫蛋白家族的关系。方法是通过观察复方全方及其清热、活血、健脾等拆方或联合G418对肝癌细胞及转染质粒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后者与转染表达绿荧光蛋白质粒对照。结果显示,中药全方和3个不同拆方对肝癌细胞增殖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存在量效关系;联合G418用药后作用显著增强。肝癌细胞被转染MTs iRNA载体后,与荧光质粒比较,无论是中药复方单独给药还是联合G418给药,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均较强(健脾方例外),提示金属硫蛋白家族确有抵御药物治疗的作用。提示不同治法中药联合G418用药具有减缓停药后细胞增殖反跳的作用。结论:肝癌细胞中金属硫蛋白家族的表达是该细胞耐药机制之一,临床常用防治肝癌复方及其拆方联合G418具有显著抑制肝癌细胞恶性增殖,并减缓其停药后恶性增殖加速的作用。 (方肇勤 梁超 任红艳 上海中医药大学)
, http://www.100md.com
    

    应将吸烟纳入中医病因病机学研究范畴

    吸烟是多种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烟雾为火热之气,其火热有烧烤薰灼之害,极易动火生痰。烟毒入肺,随气血周流一身,遍布脏腑百骸,为害多端。

    当代中医对吸烟致病的主流研究与认识存在不足。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与论述不够。中医传统的病因病机分类,大致将病因分为三类,包括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在这些分类之中,没有包含吸烟及其危害,各版《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关病因病机的论述未见涉及吸烟的相关内容;即便是《中医内科学》在讨论与吸烟关系最密切的病证,诸如胸痹、中风、眩晕、肺系病证、癌症等疾病病因时,也鲜见有吸烟致病机理的论述。应加强对吸烟危害的机理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充分认识吸烟的致病机理,完善中医对吸烟病因病机的理论阐释。建议将吸烟及其危害的研究纳入中医病因病机学范畴。在古代医家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研究成果,完善中医对吸烟病因病机的理论阐释,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为临床对相关慢性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张安玲 丁元庆 山东中医药大学)
, 百拇医药
    

    情志刺激致病四段式模式假说

    七情内伤是中医病因学说的核心内容,传统认为其导致疾病是由于情志刺激损伤脏腑气机,这一理论模式一定程度上有效指导中医对情志病证的防治,但无法说明当今社会为何情志病证日益多发,无法有效指导针对患者不同个体特点的情志病证防治。

    “情志刺激致病四段式模式假说”将引入生活事件是导致情志病证的始发因素新认识,明确个体心理生理机制在情志致病中的关键作用,将其致病机制损失脏腑气机深化至体内激素和神经递质相关活性物质含量和功能改变。

    本假说的内涵要点:生活事件是引发情志刺激的始发因素;个体心理、生理特点是形成情志刺激的关键;体内激素和神经递质相关活性物质含量和功能改变是情志刺激导致脏腑气机紊乱而致病的主要微观机制;个体个性特征是情志刺激致病产生何种病证的重要影响因素。适用范围是由外源性情志刺激引发或诱发的情志病证,不适用于已有宿疾在身,进而表现出情志异常的情志病证。通过挖掘传统中医有关论述,结合中医学现代研究新进展以及现代医学、心理学认识,对此假说进行了论证。本假说丰富七情致病学说,为有效防治情志病证提供新的理论导向。
, http://www.100md.com
    依据本假说,在防治情志病证时,面对生活事件刺激时消除或积极应对不良事件(致病始发因素生活事件)对个体的刺激,争取社会支持,改善睡眠质量和疲劳状态,纠正偏颇体质,同时根据上述理论及个体心理点特提出合理个性化干预方案。同时为普及公众对情绪与健康和疾病认识知晓率及其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情志病证发病率,提高情志病证治疗效果具有实质性贡献和作用。 (于艳红 乔明琦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排除“反常” 创新中医理论

    中医学是通过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治疗用药过程中,反馈于机体外在的征象(症状、体征),把握生命和疾病所处的状态,来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和延长寿命的医学科学。然而,随着无症状性疾病和早、中期无明显症状疾病被揭示,“无形(症状)却隐藏着重大疾病”的科学事实,造成了中医理论“无形无患”和“司外揣内”背景知识内不可能解决的科学问题,揭示出与中医现有理论不相容的反常事实。中医科学共同体,应解放思想,排除理论的“反常”问题,改变中医理论单纯依靠机体外在“形迹”,通过“以形正名”、“以象测脏”、“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来把握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理论模式。应将“辨病论治”纳入到中医学的理论框架之中,引进西医学对疾病的微观认识成果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诊断疾病的方法,弥补中医理论微观认识缺失,消除中医理论“无形无患”命题以及“司外揣内”方法的不足。同时增加“辨体质论治”、“辨遗传病史论治”,与“辨证论治”共同组成中医理论的诊断、治疗理论体系。 (任秀玲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 百拇医药
    

    滋补脾阴可影响脾阴虚糖尿病大鼠脑胰岛素信号转导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糖尿病相关认知下降”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如不及早干预治疗,将不仅是医学问题,更可能发展为社会问题。我们通过建立证病结合模型,以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为研究对象,以脑胰岛素抵抗为切入点,希望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线索和新靶点。我们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糖尿病组、脾阴虚组、脾阴虚糖尿病组和滋补脾阴方药治疗组。结果发现糖尿病组、脾阴虚组、脾阴虚糖尿病组大鼠皮质、下丘脑IRS-1的丝氨酸磷酸化水平升高,同时Akt磷酸化水平降低,提示三组大鼠皮质、下丘脑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可能诱发了脑胰岛素抵抗。滋补脾阴方药治疗组大鼠皮质及下丘脑中p-IRS-1(丝氨酸磷酸化)水平较糖尿病组、脾阴虚组减弱,p-Akt水平较糖尿病组、脾阴虚组减弱增加,提示滋补脾阴方药具有纠正糖尿病及脾阴虚糖尿病大鼠脑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的作用。 (梁丽娜 战丽彬 隋华 郑路平 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 百拇医药
    

    手足口病病因病机探讨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属于温病中“温疫”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末夏初为其主要流行季节。尽管全国各地高发季节不同,但都在本地区处于温润多雨多风的季节发生,手足口病的发病季节反映出其发病与热、湿有关。回顾分析手足口病早期症状,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可伴有咽红、流涕、咳嗽、纳差等,舌边尖红或舌红,舌苔薄白、或薄黄、或黄腻,脉浮数等温热挟湿疫毒侵袭肺卫症状为主。因此,中医认为此病由温热挟湿疫毒引起,以温热为主,湿邪为次。此病多发于小儿,与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有关,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受邪侵;小儿脾胃虚弱,往往又饮食不节,致脾虚积滞难化,蕴积生湿生热。小儿外感温热挟湿疫毒,脾胃内蕴湿热,内外相合,蕴蒸肺脾二经而发为此病,其病位在肺脾,危重者涉及心肝。典型的手足口病按卫、气、营、血规律传变,临床上手足口病多在气分而解,少数入营血,也有少数患者直接表现为疫毒入营血重证。 (卢红蓉 杜松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