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信息
编号:12207178
“铬超标胶囊”对健康影响究竟有多大 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700期
     “铬超标胶囊”对健康影响究竟有多大

    “铬超标胶囊”事件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公众的恐慌。那么,铬有没有毒性,铬超标对人体会产生多大的危害?使用工业明胶生产的胶囊,它的毒性有多强?针对公众急于了解的这些问题。人民网邀请了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专家钱忠直研究员;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廖明阳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研究员、卫生部微量元素营养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晓光做客专家访谈,接受专访。

    问题一:我们发现这次事件都是铬超标惹的祸。铬有没有毒性?铬超标对健康产生多大的危害?

    廖明阳:关于铬的问题,我们知道人体内的铬通常以总铬来计算,人体内有三价铬和六价铬,三价铬、六价铬摄入到体内是一个氧化还原的过程,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资料证明,三价铬的毒性比较小,而六价铬如果长时间、大剂量的摄入的话,可以引起肾脏损害,还可能有致突变、致癌等作用。
, http://www.100md.com
    人体铬的主要排泄是通过肾脏排泄。一般来说,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通过肾脏排放铬的能力可达到约0.2毫克,从现有有关铬的安全性资料和报道的胶囊中铬的最大含量以及病人每天摄入的胶囊数来看,一般认为不会引起人体铬急性中毒和慢性铬蓄积。

    问题二:人体每天摄入多少铬才是安全的呢?

    杨晓光:从营养学来讲,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我们每天要从食物中得到。因为三价铬是机体中的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参与脂质代谢调节,缺了铬可能在血糖控制等方面都会出问题。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里面,推荐儿童铬摄入量为每天0.01毫克,成年人是0.05毫克,这是从营养方面应该摄入这样量的铬,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同时制定了一个安全最大可耐受剂量,儿童每人每天是0.2毫克,成年人是0.5毫克。

    从营养素来讲,也不是越多越好,缺了也不行,多了也不好。对铬超标胶囊这个事件,我也很关注,我也注意到我们国家已经采取了很多的行动,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连续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药物胶囊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来保证药品的质量、维护公众的利益。卫生部也下达了通知,要求各地医疗机构来清点检查已查明的问题批次药品,维护患者的健康权益。
, http://www.100md.com
    我也从媒体上看到,北京、上海等地都有所行动,包括上海已经通过权威部门检测,两家生产胶囊的企业8批次的产品没有发现问题,查了26家使用空心胶囊药品生产企业的52批次样品,查出1个有超标的问题,已经进行了追缴。我希望这样的行动应该加大力度,把所有的铬超标胶囊都查出来,来保障我们的用药安全,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

    问题三:网友特别关注一个问题,药用明胶、食用明胶和工业明胶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钱忠直:从原料来源看,都规定了新鲜动物的皮,还有骨骼,都是明胶的原料,对于食品级的、药品级的规定的是,皮和骨骼都应该是健康的、新鲜的,而且必须是通过检疫的。

    从标准来说,药用明胶和工业明胶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铬的检验。工业用的明胶不规定铬检验这一项,而食品和药品用的明胶都规定了铬的检验,而且限度都是一样的,都是2ppm,方法也基本上一致。如果真是一个守法和有良知的企业,按照药用要求去生产,安全是有保障的。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若没有负起责任,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料。就会出现问题。(傅立波)
, http://www.100md.com
    

    不要让软胶囊成“漏网之鱼”

    “目前查处的毒胶囊为清一色的硬胶囊,药用和食用胶囊中的另一大类——软胶囊的问题被忽视了。制作软胶囊同样要用到明胶。是否制备软胶囊所用的明胶都是药用明胶,其铬含量的检测,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谈起近日沸沸扬扬的“毒胶囊”事件,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制药系主任杜守颖教授这样认为。

    杜守颖介绍,软胶囊是将油类或对明胶无溶解作用的非水溶性液体或混悬液等,封闭于胶囊壳中而制成的一种制剂,其形状多呈圆形、椭圆形等,外观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例如西药阿奇霉素软胶囊、布洛伪麻软胶囊等,以及中药藿香正气软胶囊、感冒清软胶囊、麻仁软胶囊等。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总计有691个品规的化学药和290个品规的中药在使用软胶囊剂型。此外,软胶囊在保健品领域也占有一定比例,如常见的鱼肝油、维生素E、蜂胶胶囊、葡萄籽软胶囊等。
, http://www.100md.com
    生产软胶囊的胶囊皮(壳),要用到明胶、甘油、水等原料。生产软胶囊剂型的药厂,一般是向明胶生产企业直接购买明胶后,和其他成分混合加工后自己压制胶囊皮(壳)。虽然不同于制备硬胶囊直接从空心胶囊生产企业购买,但并不排除所购买的明胶掺杂工业明胶或以次充好的可能性。“而且由于软胶囊的特性,软胶囊胶囊皮会比硬胶囊厚,因此单个软胶囊的用胶量一般还要高于硬胶囊。”

    “外观是否特别鲜艳,质地软硬和是否易碎等,是不能作为衡量胶囊是否掺杂工业明胶的标准的。”对网上流传的胶囊辨别招数,杜守颖并不认同。“除了明胶,制作硬胶囊还要用到琼脂、食用色素等各种原料,成分不同,配比不同,生产的胶囊色泽、硬度也不一样,和是否采用工业明胶没有关系。”

    “只要是严格按照国家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生产的胶囊,质量完全是有保障的。”杜守颖介绍,国家对食用药用明胶的原料制备,一直是有明确的规定的:明胶的提炼必须自新鲜的,且经过严格检疫的动物皮或骨骼,不能选取来自疫区的、有传染病的动物原料。作为胶原的水解产物,药用明胶是一种蛋白质,是无毒无害的;而工业明胶多由经过鞣制的废皮革而制成,鞣制皮革是需要加入鞣皮剂,这种鞣皮剂中含有铬,提炼明胶时铬会残留到明胶中,使明胶铬含量超标。
, 百拇医药
    由于外观上基本没有差别,区别食药用明胶和工业明胶的方法就是检验铬。药典规定的2ppm(2mg/kg)这个限度,就是把铬作为标记物来控制工业明胶的混入。这个标准我国比欧美国家还要严格,美国并不检测铬含量,而欧洲的铬限量为10mg/kg。而在2010版药典增加这个铬限量检测之前,药用明胶作为药用辅料的一种,也一直有严格的管理规定的。因此,大部分的胶囊产品还是安全的,“公众不必过于担心,根据目前的排查结果,铬超标的药品批次毕竟还是少数。”杜守颖补充道。 (杨志云)

    

    服胶囊别去壳

    据报载:浙江杭州的黄老太这段时间有点感冒,她服药的时候,突然想起近些天闹得沸沸扬扬的“毒胶囊”事件,不知道自己服的胶囊有没有问题,于是,她把胶囊一颗颗拧开,捏着鼻子直接往下吞药粉。吞下胶囊后黄老太被呛得一阵猛咳,而且嗓子里火辣辣的,喝了一大杯温水,喉咙还是不舒服。她赶紧到医院。经检查,发现她的食道已被药粉灼伤了。
, 百拇医药
    有些病人在服胶囊药时,把壳去掉,将里面的药粉直接用开水冲兑着服用,以为这样药物会更快地发挥疗效,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这是因为,这些药物大多对食道和胃的黏膜有刺激性,或者是因为这些药物容易被胃内的消化液分解破坏。如果将胶囊药去壳服用,要么会使药效降低,要么使食道和胃黏膜受到损伤,甚至可能将药物微粒呛入气管,给患者造成危险。

    另外,胶囊内的药物有规定的剂量,剥开后容易撒失药粉,导致服用剂量不准确或因为消化液的分解而减低药物疗效。有些囊剂是缓释胶囊,目的在于使药物以均衡的剂量释放出来,在体内得到缓慢地、恒定地吸收而发挥最佳药效,如果剥去胶囊外壳直接服用药物,将破坏胶囊的缓释特性,达不到缓释的效果。比如,胰酶肠溶片是一种助消化药,因为在酸性条件下会被破坏,需要在碱性的肠内发挥药效,胶囊主要是保护药物不被胃酸破坏,这类肠溶性胶囊不能剥皮服用,否则不能发挥药效;硝苯地平缓释胶囊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主要是用胶囊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数量,如果剥皮服用,就会使大量药物瞬间释放,血压会骤降,可能危及生命。由此可见,胶囊药物是不可以去掉外壳服用的。 (蒋肖男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