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特别关注
编号:12198183
医院想尽办法度血荒(热点聚焦)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2日 《生命时报》 2012.03.02
     节约用血纳入考核指标 自体血回输是解决之道

    每年农历春节过后,多个城市的血液储备就会告急。

    近日,一条求献血的微博更是在网上大量转帖并引发热议。发出者是河南人程云涛。他3岁半的儿子患了白血病,好不容易住进北京专治血液病的道培医院,却因没血可输而不能手术。微博称,仅在该院,就有上百人都因缺血而暂停治疗。

    眼下,程云涛式的遭遇正变得越来越平常。《生命时报》记者了解到,上海市中山医院、瑞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医疗机构,都面临着各类血型紧缺的情况,手术推迟时有发生。武汉同济医院目前只能先保证紧急手术用血,每天都有3—5例常规手术,因备血不足而延期。“过去只有大城市缺血,今年连宜昌也出现了血荒。”湖北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叶红说。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为心血管专科医院,是“用血大户”。为了节约用血,医生不仅要比拼手术技术,还有节约用血的技巧,这也被纳入医生能力考核的指标。

    在无偿献血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应对“血荒”,鼓励亲属和家人自助献血,互助献血,以及采用自体血回输,都是使用较多的方法。

    不过,去年7月,武汉市发现有人在街头献血点和医院,打着“互助献血”的旗号,高价收购、倒卖《献血证》后,因互助献血乱象突出,该市叫停了亲友互助献血。同年9月,北京市海淀检察院也连续受理非法组织卖血案件4起,涉案犯罪嫌疑人10名,卖血人员20名。

    相比之下,自体血回输因经济、安全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自体血回输”是在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使用术中、术后经回收、洗涤的血液。这一方法在发达国家使用普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外科主任刘忠军教授介绍,自体血回输在北医三院骨科已成为常规使用技术,70%—80%的手术不再需要异体输血。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华山医院、长海医院、中山医院等,这一技术也都得到广泛运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医院的用血量。

    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主任朱跃国指出,自体血回输是无偿献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若能达到总用血量的10%—20%后,可明显缓解“血荒”。其更大的好处是有效减少输血风险。

    但人民网一项调查显示,在12624名接受调查的网友中,近九成人不了解自体输血,近五成人“第一次听说”该方法。因为该项技术推广的时间并不长,连很多医院、医生也不了解。“为此,我们以浅显易懂的漫画形式,制作了宣传自体血回输益处和异体输血风险的资料,并提倡医院发给每一个住院患者。2011年,我们还开展了针对所有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的自体血回输培训。希望临床医生在让患者选择输血类型时,能进一步履行好告知义务。”朱跃国说。

    朱跃国指出,破解“血荒”难题,最重要的还是加大宣传“无偿献血利人利己,自体输血利己利人”的精神。

    在宣传无偿献血方面,有关部门要与时俱进,采用新方法。如上海、杭州,在情人节等节日,会推出无偿献血即可获赠电影兑换券的活动。

    此外,要鼓励医院更多使用自体血回输,日后可以将之纳入医院医疗质量年度报告中,视为对医院的褒奖。▲, http://www.100md.com(徐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