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90767
医院内部审计转型初探(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5日
     [摘 要]医院内部审计转型是目前医院内部审计业务讨论与实践的热点。本文认为:医院内部审计的转型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内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本文从内审转型的意义、性质、任务、转型后内审的内容、内审转型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审计转型;内部;医院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0072-03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审计工作也处于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加快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按照审计署2008—2012年工作发展规划的安排,内部审计协会将把逐步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实现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和以需求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全面转型与发展作为今后的一个工作重点。积极开展以内部控制和需求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努力推进医院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对逐步实现医院内部审计事业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百拇医药
    1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重要意义

    第一,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是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监督控制的重要环节,加快推进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将内部审计工作重心转移到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上来,发现医院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及时完善制度、提出建议、采取改进措施,能够促进医院加强管理,降低不必要的消耗,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卫生医疗水平,更好地为卫生事业“内涵”发展服务。

    第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的审计体系日益完善,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的“免疫系统”已不再是简单的承担查错纠弊任务,已经由财务领域扩展到管理领域,内部审计工作更多的是作为管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行使管理的责任。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健全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维护医院良好运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医疗系统的重心。审计作为“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控制机制,已成为医疗改革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管理部门。因此,促进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为主逐步向以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管理审计并重转变,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 百拇医药
    第三,积极推进医院内部审计转型,有利于通过内部审计,达到为医院领导提供可靠、真实、准确的经济活动监督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内部审计还可以不断健全审计责任制,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约束,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公正、充分、有力、到位,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作用。

    2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性质及任务

    现代内部审计从本质上定位是各单位的“免疫系统”,根本目的是提高单位自身的“免疫力”,保证其安全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必须适应形势,加快从以财务审计为主,转为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管理审计并重的转型。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保政策的不断出台、完善,如何完善医院的监督约束机制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涵管理的组成部分,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医院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对医院的领导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
, http://www.100md.com
    3 转型后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第一,审查资金来源的正确性和收入的完整性。首先理清医院资金来源渠道,分清收入款项,审查其收入来源是否正确;其次审查其是否区别经营性、非经营性、专项资金等资金性质,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有无隐匿收入、设置账外账等违法行为;最后审查有关收入完税情况。

    第二,审查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对于医院各项支出,应重点审查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有关手续是否完备。支出项目是否真实,是否具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效果如何,有无挤占、挪用或损失浪费情况;其他支出中有无为了逃避监督的模糊项目,是否非法支出。审计本单位的效益性应从实际出发,特别要抓住本单位的大额资金支出项目和专项资金项目这两个突破口,必要时应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审计资金的预算是否合理,是否按任务情况安排到位,资金物化结果如何等,通过审计避免经济损失。

, 百拇医药     第三,审查资产、财物管理的安全性。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建设、处置等情况进行审计。审,主要查其账物、账账是否相符,查,有无非法处置资产情况;处置资金有无不按规定入账,而是转做“小金库”随意挥霍等问题;资产处置手续是否完备,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第四,审查债权债务总体情况。主要审查债权债务的明细项目是否清晰,有无责任人员或部门负责;债权债务形成的依据、原因、用途及形成过程;有无呆账、死账,有无利用债权债务以权谋私的问题;有无借债乱发钱物,随意改变借款用途等问题。

    第五,审查内部监督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和有效性。医院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的会计核算应该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财务准则,根据本行业适用的国家财务规定,制定相应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应根据医院经营特点和会计核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单位或部门应当遵循的有关规定,判断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内容是否齐全,方法是否可行,单位是否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监督管理制度,重点审查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另外应对单位已有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审查其是否符合行业规定,是否适用于实际情况,是否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审查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 百拇医药
    第六,开展对外采购审计。对外采购是维持医院运行的重要经济活动,是医院资金支出的重头戏。对外采购每节约一分钱,就意味着单位增加一分钱的净收入。因此对其进行审计,规范医院对外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而促进医院加强经济管理,提高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是国家以法规的形式赋予内部审计的职责。

    第七,审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主要审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是否经领导班子集体决定,有无独断专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有无重大遗留问题。

    4 医院内部审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4.1 重视程度不够,认识存在偏差

    卫生部2006年发布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五条明确规定: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床位30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法规虽有明文规定,但主管部门没有硬性要求下属医疗机构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管理层不重视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目标与医院目标的一致性。由于受机构、职数、人员编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主管部门不单独设置审计处,故下属医疗机构也不单独设置审计科。有的医院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核算等合并设置,机构设置多样化,人员配备少量化。从整体上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各医院内审人员基本上是两人,且专职少,兼职多,甚至个别医院连兼职内部审计人员都没有配备。有些领导对内审机构独立设置在认识上、观念上存在偏差和误区,认为内审机构没有单独设置的必要,与其他职能科室在一起可以节约人力和成本。甚至个别领导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置内审机构的,忽略了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严重阻碍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4.2 审计观念滞后,缺乏专业培训, http://www.100md.com(殷生)
1 2下一页